終結者or只是攪局者? Micro LED顯示技術

現今大眾消費級顯示設備市場中,各種顯示技術早已斗得不亦樂乎,無論是產業鏈供應、顯示技術與成本壓制都早已非常成熟的LCD液晶電視機,或是產能與良率大幅度提升且價格開始下降的OLED電視機,皆紛紛迅速佔領各個價格區間,各種數不清的新品也讓消費者目不暇接,而且還有剛剛從幕後反串而起的QLED量子點電視機。同時,乘自激光光源技術爆發的投影領域,無論是老牌勁旅或是新晉品牌,都紛紛推出自家的激光電視與傳統長焦投影機型。現在的話

不禁拋出了一個問題:Micro LED到底是以終結者的姿態到來,還是僅作為攪局者的身份就匆匆加入戰局?

 

什麼是Micro LED

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Micro LED Display)為新一代的顯示技術,其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陣列化,使其體積大約為常用LED大小的1%,其中每一個像素點都可單獨驅動發光,像素點的距離由原先的毫米級降低到微米級,以達到超高分辨率,理論上能夠適應各種尺寸屏幕的技術。Micro LED製備工藝結合了MOEMS技術和LED液晶面板製備工藝,具有重複性好,一致性好等優點,可實現超高分辨率(1500ppi以上),且發光壽命長,材料穩定性好,可以避免OLED器件的殘影現象,

 

 

Micro LED的優勢

Micro LED會被看好,只因其具備其他顯示技術更優越的特性。其無需背光源、能夠自發光的特性,與OLED相似,但相比OLED,Micro-LED色彩更容易去準確調試,有更長的發光壽命和更高的亮度。Micro LED優點還包括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與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超省電、壽命較長、效率較高等,其功率消耗量約為LCD的10%、OLED的50%。而與同樣是自發光顯示的OLED相較之下,亮度比其高30倍,且分辨率可達1500PPI(像素密度)。Micro-LED微米等級的間距,每一點畫素(pixel)都能定址控制及單點驅動發光。比起其他LED,發光效率上,目前Micro LED最高,且還有大幅提升空間,在發光能量密度上,也是Micro LED最高,且還有提升空間。

 

在壽命這一點上,由於Micro LED使用無機材料,且結構簡易,幾乎無光耗,它的使用壽命非常長,這一點是OLED無法相比的。OLED作為有機材料、有機物質,有其固有缺陷便是壽命和穩定性,難以媲美無機材料的QLED和Micro LED;Micro LED具備奈秒(Nano Second)等級的高速響應特性,使Micro LED適合做 3D顯示,更能高速調變、承載訊號;在環境光較強烈,導致使顯示器上的影像泛白、辨識度變差的問題,Micro LED高亮度的顯示技術可以輕鬆解決這個問題,使其應用的範疇更加寬廣。Micro LED作為可能成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新應用,已經吸引了各大國際巨頭的注意,目前參與Micro LED的相關廠商及機構達近百家,現在Micro LED已經在索尼手上率先實現商用,未來發展步伐將會進一步加快。

Micro LED的成本降低空間很大。目前投影技術以數字光處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DLP)、反射式硅基板液晶顯示(LiquidCrystal on Silicon)、微機電系統掃描(MEMS Scanning)三種技術為主,但這三種技術都須使用外加光源,使得模組體積不易進一步縮小,成本也較高。相較之下,採用自發光的Micro LED微顯示器,不須外加光源,光學系統較簡單,因此在模組體積的微型化及成本降低上具有明顯優勢。

 

 

大尺寸目前只有SONY

根據現有技術能力來看,Micro-LED有兩大應用方向,一個是可移動設備市場,以蘋果公司為代表,據傳蘋果有望在2018年推出Micro LED穿戴設備。另一個是超大尺寸顯示器市場,以SONY為代表,今年,索尼在ISE展會上展示的Micro LED(CLEDIS)在分辨率、亮度、對比度都具有優異的表現。SONY在ISE 2017上展示最新的CLEDIS「黑彩晶」顯示屏,具有超精細畫質,可以組合任意數量的顯示器單元,根據用途和環境的需求,自由設定屏幕的大小和長寬比。CLEDIS的微型LED發光體只有傳統LED大小的1/100,因此可達99%純黑顯示效果,實現1,000,000:1超高對比度,顯示非常純正的黑色,在色彩純度、使用壽命等各方面的表現均非常優秀,以及120fps的高幀率,最新的CLEDIS更支持HDR。

 

Micro LED的高分辨率投影可期待

2009年,香港科技大學Z. J.Liu所在團隊利用UV Micro LED陣列激發紅綠藍三色熒光粉,得到了全彩色的微LED顯示芯片。在2010年,Z. J. Liu團隊又分別利用紅綠藍三種LED外延片製備出360 PPI的微LED顯示芯片,並把三個芯片集成在一起實現了世界上首個去背光源化的全彩色微LED投影機。隨後,Z. J. Liu所在的香港科技大學團隊與中山大學團隊合力將微LED顯示的分辨率提高到1700 PPI,像素點距縮小到12微米,採用無源選址方式加倒裝焊封裝技術,與此同時他們還成功製備出分辨率為846 PPI的WQVGA 有源選址微LED顯示芯片,並在該芯片中集成了光通訊功能。

Micro-LED的發展瓶頸

Micro LED的商業化量產,還有長的路要走,目前面臨的主要技術難題在於巨量轉移技術(Mass Transfer)。與LED液晶面板的製備方法類似,Micro LED可以在藍寶石襯底上以蝕刻方式製作,但難點在於Micro LED 製備需將傳統LED陣列化、微縮化後定址巨量轉移到電路基板上,形成超小間距LED,以實現高像素、高解析率。整個製程對轉移過程要求極高,良率需達99.9999%,精度需控制在正負0.5μm內,難度極高。目前轉移相關技術有范德華力、靜電吸附、相變化轉移、激光燒蝕四種,但相關工藝仍未成熟。此外,根據LED inside估算,目前Micro LED顯示技術上帶來的製造成本仍高達現有顯示產品的3-4倍,因而面板廠商正積極透過增加產品附加價值,以及改善芯片、轉移技術良率以達到成本下降目標,估計若要取代現有LCD 產品還需3-5年的時間。Micro LED受制於產能和成本,完成商品化還需不少時間。

 

結語

Micro LED到底是攪局者還是終結者?相信目前是完全沒有答案的,我們看到了它先天優勢之厲害,也看到了它目前無法否認的困境。市場向來是複雜的,而且產品應用種類也非常多,到底Micro LED會在哪中設備上突破而出,仍有待觀察,其性能是否能滿足愛好者們的胃口?這便是更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