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黑膠唱機之唱頭(一)

上期講了唱臂,黑膠的重要組成之一唱頭也不容小視,直接關係到整個系統的聆聽感受!

唱頭接線規格:唱頭輸出,多數是四條接線頭,但也有三線頭即共地方式接法,現代的多數是四條接線,分別是白,籃,綠,紅四色,白和紅就和一般信號接線一樣,分別是L左(白)R右(紅),而籃色就是白色L左的地,綠色就是紅色R右的地,信號就只接好這四條線,而在唱臂或連接唱機外殼屏蔽層,還有一條地線用做屏蔽,接不好這些線會引起很大噪音,而動圈唱頭由於輸出很低,要再加接放大器或升壓變壓器,接線更要仔細識別好接法。

唱頭有MM/MC/MI/DD唱頭之分
一、MM唱頭

動磁式的唱頭(MM,Moving-Maganetic Cartridge)的工作原理為:將唱頭裡的線圈固定,針桿的後方帶有一塊小磁鐵,磁鐵中裝着一小塊橡皮阻尼,以這塊橡皮阻尼為支撐點,通過唱針接收溝痕里的音樂訊號振動小磁鐵的方式,產生磁力線切割的作用,從而獲得輸出電平。其中 SHURE是動磁式唱頭的代表廠商,其從未生產過其它種類的唱頭,是動磁唱頭的力推者。

在LP黑膠唱片的範疇裏面,MM唱頭的歷史也很久遠,說到MM唱頭,不得不提美國Shure這個牌子,Shure早期的75/55/95到現在的97 15等等,被廣大發燒友和圖書館所使用,說起Shure不得不提V15這個唱頭,不過一般都認為動圈唱頭的音色更細緻,高音延伸更佳。更加推薦Shure V15iii這隻唱頭尤為優秀,有MM中的MC美稱!另外每個唱針的針壓都各有不同的,在唱針說明書的規格表上均會註明該款唱頭建議使用的針壓範圍。

二、MC唱頭

動圈唱頭(MC,Moving-Coil Cartridge)就是活動音圈的意思,一如動磁頭的針尖及針桿結構,但只是唱針尾不是安裝磁石,而是安裝線圈,而針桿活動帶動線圈,磁石就固定在線圈左右,針桿帶動線圈而受磁石感應線圈出交流電信號而發聲,這就是動圈的原理。由於針桿的動能很小,線圈也只能用很經很細線圈,所以線圈感應交流電信號很小,約只有動磁頭的十份一,即0.1至0.4mv左右,由於輸出很細,所以動圈頭而在傳統唱頭放大上再加入放大器,即前級放大器或升壓變壓器。由於線圈是連結在唱針尾,所以即使唱針損壞後亦不能獨立拆下唱針更換,一般要運回生產廠商才能更換,這亦是動圈唱頭不便之處,動圈唱頭由於發聲線圈是直接感受振動而發聲。(圖2-1)丹麥的Ortofon公司的動圈式唱頭為代表之作。

通常,動圈式唱頭裡所繞的線圈數越少,輸出就越低;線圈繞得越多,輸出也就越高。一般而言,動圈式唱頭的輸出電壓在0.2-0.5mV之間,這是典型的低輸出。還有一種動圈式唱頭,其輸出大約都在0.1mV以下,屬於偏低輸出型,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唱頭。此外,有些動圈式唱頭的輸出可高達2-5mV,這就是高輸出型的動圈式唱頭。低輸出型的動圈式唱頭由於功率較低,需要通過添加升壓器或者動圈唱頭放大器來提高輸出。升壓器或者動圈唱頭放大器的放大倍數是由動圈唱頭的輸出電壓決定的。如果輸出為0.2-0.5mV,則大約需要10到20倍的放大;如果輸出在0.1mV以下,則放大倍數應為30至50倍(大家可不要以為放大倍數越大越好,其實只要放大到合適的倍數就可以了。相反,過大的放大倍數會帶來電源干擾與雜音等問題)。

高輸出型的動圈式唱頭則與動磁式唱頭一樣,不需要另外添加一級放大。低輸出型的動圈唱頭由於須增加升壓器,售價自然比高輸出型的貴,但其因為所繞線圈數量較少,循軌能力比高輸出型的唱頭優勝許多。

動圈式唱頭由於所繞的線圈數少,電感的影響也就小,同時阻抗也較低,所以與後一級在阻抗上是否匹配就顯得極為重要。一般的低輸出型動圈式唱頭的阻抗大約在 3Ω到10Ω之間。如果其下一級連接的是升壓器,則升壓器的輸入阻抗最好要接近唱頭的阻抗值,即最好在3Ω到10Ω之間而不要超過這個取值範圍。而假設下一級連接的是有源電路唱頭放大器,則要根據說明書里推薦並結合實際系統特性來細微調節,大多數情況下阻抗設為100Ω左右。

下期,會繼續針對MI/DD唱頭,以及更多信息向大家說明和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