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丨從LP復蘇,再看黑膠與CD之爭

近幾年,黑膠市場逐漸有回暖復蘇的跡象,這從如今的很多音展中便可以窺探一二。許多頂級系統的音源部分開始選擇用回黑膠;又或者在2015年,關停十數年之久的黑膠唱片製造工廠Disc Makers宣布重啟生產線,種種跡象彰顯着黑膠市場已出現回暖復蘇的苗頭。再翻查一些數據作為佐證,2014年黑膠唱片在英國銷量超過了100萬張,這是繼1997年以後再次超越百萬級大關。

如今數字音樂還在大行其道,而黑膠唱片的銷量卻在悄然增長,據福布斯報道:黑膠唱片2017年全球預估銷量達到4000萬張,這是一個極為樂觀的數字,20年前那個黑膠鼎盛的時期又將回來了嗎?當年CD的出現,以其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性等因素,撼動了LP黑膠的江湖地位,繼而將其拉下神壇。如今黑膠再一次殺回主流舞台,我們不妨再看看黑膠與CD之間你來我往的「鬥爭」。

 

黑膠近況

在復古潮流的當下,黑膠再次煥發生機,它除了是一種音樂介質,更是一種藝術品,一種生活方式。與CD、數字音樂相比,黑膠的聲音特質溫暖、迷幻,聲音從一圈圈的輪迴中緩緩流淌,帶著錄制時刻定格下來的歌者氣息,彷彿一個在訴說,一個在傾聽。當虛擬數字音樂時代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反而願意擁有更多實質的體驗,這也使現在許多音樂人發行專輯時也會將發行黑膠唱片考慮其中,這似乎也是黑膠得以復蘇的其中一個原因。

 

CD唱片和黑膠唱片本來就是兩個鮮明的代表,不可否認,在數字音樂的衝擊下,黑膠確實經歷過一個低谷期。然而,正如我們親眼所見,近幾年市場上的黑膠追逐者再次多起來。音樂的存儲介質和播放設備一直在不斷地更新進化,而數字化產品的出現已經完全改變了我們聆聽音樂的方式。在這看似不可逆的數字化浪潮中,黑膠成為了一個少有的「逆流而上」代表。因此,索尼音樂娛樂公司就決定重新購置一台黑膠唱片壓印機,重啟停產30年的黑膠唱片生產線。這也印證了索尼音樂看好黑膠唱片機這一個市場潛力,再度投入自行生產。

SONY PS-HX500

其實,早在15年的CES上,索尼的黑膠唱片機PS-HX500就正式亮相了。該唱盤除了兼備普通黑膠唱盤的基礎功能,還能夠把黑膠唱片的模擬音頻信號以2.8/5.6MHz DSD、192kHz/24bit LPCM等無損數字音頻格式保存下來。黑膠唱片是用模擬音源來記錄聲音,唱片上的凹凸坑紋(音溝)就是聲音的波動,播放唱片其實就是把波動放大重現聲音。索尼PS-HX500新增的這部分功能,似乎也揭示了現代出版的黑膠,也開始打上了數碼的烙印。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音樂和音響愛好者回歸信噪比低的模擬錄音和黑膠唱片,而冷待了信噪比高的數碼錄音和便於使用和儲存各種規格的激光唱片。黑膠唱片的信噪比再高也不過90db(一般87db已是極致),而數碼錄音如果以高格式取樣和高格式重放,理論是可以達到130db。但是黑膠唱片特有的鮮活音色,再先進的激光唱片(包括藍光、SACD等)都難企及。即便是在製作階段超越了LP(黑膠唱片),在重播時,LP的物理摩擦電子擴音所產生的音色將是獨有的。

再回看PS-HX500,它是一台採用直流馬達皮帶驅動、動磁唱頭的黑膠唱片機,具備33rpm、45rpm兩檔轉速。而唱頭是黑膠唱機中最為核心的部件之一,HX500使用的是 MM(動磁)唱頭,它通過唱針接收唱片溝痕里的音樂信號推動小磁鐵運動,產生磁力線切割作用進而輸出電平。話說回來,很多頂級系統依然選擇使用黑膠或者其他模擬音源究竟是為何?其實這已說明了模擬系統還是在一些地方明顯優於數字系統,同時也說明了黑膠再次興起的必然性。

當年的CD何以取代了黑膠?

前面既然說了模擬系統對比數字系統的優越性,那CD又是怎樣把黑膠拉下了神壇?首當其衝的就是成本,維持高品質少規模生產的代價是巨大的,我們都知道,要製作一張CD的材料要比一張黑膠的材料便宜,而刻錄成本方面更不用說了。

第二就是使用的便捷性,CD的應用範圍更廣泛,比如車載。試想想下,車載CD和車載黑膠哪個更現實?更遑論把黑膠打造成隨身聽了。由於使用的終端廣泛,所以註定CD市場更大。同一版本,CD發行量一定比黑膠大,因為使用者多。不是每個使用者都追求Hi-End品質的,所以業界的利益決定了使用者的結果,經濟學上叫「供應決定需求」。當廠商出於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利益而只生產某些東西的時候,消費者的選擇是在供應中選擇,並不是停止消費。

第三,數字是技術的革命:這種技術是指綜合的應用和效用更高,而不是在音色上更高,但聲音已經滿足基本需要。數字技術帶來錄音、編輯、再生、製版、生產等一系列過程的高效率。正如數字攝影器材,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各種處理,而不是像膠片那樣要專業部分為你提供,數字錄音也一樣。因此,數字錄音取代了模擬器材錄音,而數字錄音最好的終端還原也是數字器材(CD機)。這樣,從錄音界到音像生產全部都捆在同一技術統一的格式上,實現了大生產。黑膠沒有市場了,也沒有業界的支持,並不是指它聲音比CD差。

CD地位動搖

CD從80年代誕生到現在,一路地變,沒幾年出來個花樣,軟件變,硬件跟着變,消費者都換不過來了。時間長了,人們也開始膩煩了,一直為換CD播放機燒錢惹煩惱。即便到了SACD和藍光時代,LP終端播放時特有的聲音一樣無法取代。

而真正導致CD地位動搖的是網絡音樂播放和網絡下載。之前的網絡下載主要是MP3(可以高達320K)和CD文件FLAC無損壓縮或iTune的無損壓縮,後來很多唱片公司已經推出了24bit/96kHz以上直到DSD原始文件的,而且各種解碼器價格越來越便宜。目前的新解碼器也幾乎全部都支持DSD解碼,並且高碼率的數字音樂文件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直接銷售。越來越多人希望以更低廉、更方便的方式獲取音樂,而數字音樂檔案下載和在線流媒體播放都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能夠支持 CD 播放的工具被淘汰了。從前我們播放 CD 需要使用計算機上的 Optical Disc Drive 或專門播放CD的CD Player, 如今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越來越多的計算機不再有光驅,很多人也已經不再擁有CD機。

黑膠會迎來真正的「春風吹又生」嗎?

世上的事有時就是這麼巧。進入新世紀,激光唱片這波新浪潮還沒來得及享受夠自己搶下的這片天地,就迎來又一波新浪潮的打擊——以MP3、WMA為代表的數字音樂開始逐漸成為人們聽歌的主流載體。更重要的是,這股後浪步伐更加迅速、力度更加兇猛。2001年的年底,iPod的誕生使得這一年成為了歷史的轉折點。剛攀上市場銷量的激光唱片從2002年開始連續12年和音樂產業一起出現大幅度下滑,近幾年更出現了「自由落體」式的災難性速度。於是,關於實體唱片終將退出歷史舞台的說法不絕於耳。

戲劇化的是,在數字音樂成為市場主力的同時,一度被激光唱片擠壓到幾乎絕跡的黑膠唱片,卻從2008年開始創造出連續幾年逆襲而上的「復蘇」跡象。根據尼爾森唱片市場調查公司提供的數據,2014上半年,黑膠唱片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0%,這是總銷量從前年的455萬張增長到600萬張之後,又一輪大幅度的提升,黑膠唱片的銷量佔到了包括實體唱片和數字音樂在內的整體音樂銷量的2%。

 

在音樂數字化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面對黑膠唱片的逆流而上,出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解讀。有樂觀的聲音認為,這是黑膠唱片全面復興的前兆,技術手段的提升,再加上黑膠唱片本身在音色上具有數字音樂無可比擬的還原優勢,完全有理由擊敗帶有致命音色缺陷的激光唱片,再度成為和數字音樂分庭抗禮的重要獲利渠道,甚至會因在收藏上的價值戰勝空有一堆音頻文件的數字音樂。

當然也不乏一些悲觀的想法,這不過是黑膠唱片在數字音樂沒有完全成熟前的一次迴光返照,伴隨着前文提到的黑膠唱片在打理方面耗時耗力的缺陷,人們終將在一時的追逐中醒來,徹底投入數字音樂的懷抱。當然,簡單原始的聽覺快感是大多數人聽音樂的基本訴求,而僅僅滿足於此的人比起希望能真正擁有某個音樂作品的人顯然要多出許多,所以數字音樂在市場上的主流地位也不會遭遇顛覆式的命運,至少目前是這樣的。

今後,黑膠將迎來怎樣的新局面?它已不是僅屬於音樂人的產品,廣泛而言,黑膠是模擬及刻畫音頻的一個載體,是一種全新記錄聲音的概念。與此同時,更多品牌會以黑膠的文化底蘊作為產品的搭配作為增值。多元商業模式將對黑膠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取代主流可能還談不上,但必將會再次爭得一席之地。
結語今後,黑膠將迎來怎樣的新局面?它已不是僅屬於音樂人的產品,廣泛而言,黑膠是模擬及刻畫音頻的一個載體,是一種全新記錄聲音的概念。與此同時,更多品牌會以黑膠的文化底蘊作為產品的搭配作為增值。多元商業模式將對黑膠產業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取代主流可能還談不上,但必將會再次爭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