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隻手指的交響詩篇——四手聯彈版斯美塔那《我的祖國》

在「雙鋼琴」和「四手聯彈」這兩類音樂形式的表演領域中,很多時候都是有姐妹亦或者兄弟來配對的,比如說卡蒂亞-拉貝克(Katia Labeque)與瑪麗亞-拉貝克(Marielle Labeque)兩姐妹、阿圖爾·尤森、盧卡斯·尤森兄弟、再加上布尼亞季什維莉姐妹,夫妻檔的也有,不過像卡扎德絮和夫人甚至灌錄了唱片的就比較少。

盧卡斯·尤森兄弟

雙鋼琴和四手聯彈作為鋼琴藝術世界裏的兩朵奇葩,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這種兩人同時在鋼琴上演奏的特殊形式將鋼琴的層次感和表現力推向了極致,尤其是四手聯彈,以其極具觀賞性的演奏方式風靡一時。

包括舒伯特、莫扎特都譜寫過,德沃夏克受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啟發寫作的《斯拉夫舞曲》是而創作的,一開始就是以鋼琴四手聯彈的形式創作完成的。

鋼琴作品改編成交響曲的作品有很多,比如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最先也是鋼琴曲,經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妙手配器之後,後世似乎就很少記住鋼琴版本了。

拉威爾似乎還有將管弦樂縮編成鋼琴曲的喜好,他將恩師德彪西的管弦樂《夜曲》改編成鋼琴版。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他們的巴黎社交圈中,有不少貴族和名流都時髦在家中演奏,而最普遍的鋼琴乃成為他們最常使用的樂器,以致於需大量改編以便應景演出。無獨有偶,拉威爾自己的作品《西班牙狂想曲》和《圓舞曲》也都是既有鋼琴版,又有管弦版本的。

李斯特在這方面是老手了,這位發明了Recital一詞,首創鋼琴獨奏音樂會的大師,曾經將樂聖貝多芬作品改編成鋼琴版,古諾、威爾第、瓦格納的歌劇也成為了他的改編題材,筆者之前在鄧泰山的獨奏音樂會上曾聽到李斯特根據貝利尼的歌劇「諾爾瑪”改編的大幻想曲,像這種技巧難度十分高的曲目,現在很少人敢於在現場挑戰了。

可以這麼說,李斯特引領了整個浪漫主義鋼琴改編的浪潮,所以說起來,作為同時代兼摯友,眼前這張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國》四手聯彈版一點兒也不離奇。

李斯特在那個時代太紅了,基本上所有音樂家都希望認識他,但李斯特和斯美塔那這兩個人並不是泛泛之交,斯美塔那從小天賦過人,五歲就能夠擔任四重奏里的小提琴手,而且還能彈一手好鋼琴,他將李斯特看做自己的偶像:「我希望在作曲上能夠效法莫扎特,演奏技巧追上李斯特。」但是他卻始終未曾進入過音樂學院,斯美塔那曾經寫信跟李斯特坦白,他一直到十七歲的時候,都還分不清楚升C與降d的差別在那裡,對於和聲的原理法則更是一竅不通。

李斯特·費倫茨

1861年,斯美塔那放棄在瑞典的成功事業,決定返回故鄉波希米亞,籌設一個專門演奏捷克民族音樂的協會,準備以他的音樂才華,喚起國人的民族自覺,勇敢反抗外族統治政權。

1874年10月,醞釀已久的想法終將跨出第一步,未料他卻因重病而雙耳失聰,但在他心中的音符仍如泉水般湧出,像樂聖貝多芬一樣堅持創作,他在寫給朋友們的信中多次提到,每當在構思作品的時候,耳疾的疼痛就會加劇,但他強忍着陣痛,逐一地將腦中的樂思鋪陳在樂譜上。

1879年,斯美塔那用國家民族的愛,終於完成了創作,這部交響詩《我的祖國》中充滿了愛國的熱情,被公認是捷克民族音樂的起點,前面四段主要在描寫捷克的山川景色,後面兩段則是以胡斯戰爭為主題,發抒捷克的民族愛國心聲。題獻給布拉格市,作者創作當時耳疾已深,1882年11月5日在布拉格首演時更已全然失聰,所以作曲家無法聽到自己創造的這部作品。

後人感謝這位作曲家對於捷克文化的貢獻,除了在沃爾塔瓦河畔設立了紀念館,後來在1946年捷克政府開始舉辦「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並選定每年的5月12日,也就是斯美塔那逝世紀念日,作為音樂節開幕日,固定以演奏交響詩《我的祖國》作為開幕音樂會

 

很多都是通過指揮大師庫貝利克和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在極具歷史紀念意義的1990年「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上的實況錄音認識這個作品的。這是捷克在1989年所發生的「天鵝絨革命」後,開始走向自由民主國家的第一次「布拉格之春音樂節」。

這場演出也是自1948年庫貝利克離開捷克後,首次回到祖國執棒捷克愛樂,布拉格之春音樂節開場演出的每一個音符,似乎都流淌着他42年流亡生涯對故土的無限思念,炙熱飽滿深情激蕩,堪稱史上最動情《我的祖國》。

一般樂友比較知道的是此曲的管弦樂版本,其實眼前的四手聯彈版的也是在1994年左右錄製的,了解歷史的都知道,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分裂了,具有74年歷史的統一國家宣告解體。在那個仍然動蕩的年代,由丹尼爾·威斯納及彼德·吉利柯夫斯基兩位都出生在捷克的布拉格的鋼琴家,採用原作曲家所改編的鋼琴四手聯彈琴譜錄音,音樂的忠實度相當高,20隻手指以極佳的默契演奏。

丹尼爾·威斯納

這張錄音也是市面上銷量最高的四手聯彈版《我的祖國》錄音,雖然錄音廠牌和演奏家都名不見經傳,但憑藉著優秀的音樂性及音響性得到廣泛的認可,在唱片聖經之中,劉漢盛將其列為「專測鋼琴」:「二位演奏家四隻手所彈出來的「我的祖國」充滿管弦樂的色彩與氣勢。….它的鋼琴錄音非常的自然、非常的美,充分表現出鋼琴正確的音質音色,以及觸鍵的質感。」劉先生可能不了解的是,錄音所用的是著名貝森朵夫鋼琴,與我們常聽到的斯坦威有着不一樣的特色,少了一份金屬質感,多了幾分圓潤的音色。很多人質疑鋼琴上怎麼能夠營造交響樂團絢麗多彩和動態對比呢?聽聽這款錄音就可以得到答案!

更加令人驚嘆的是,這位多年的搭檔會在10月在廣州大劇院進行演出,應該也是這個版本的廣州首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