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新世代Hi-Fi 《阿姐鼓》25周年版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真的是句經得起考驗的話,很多人都憑藉著年少的一首歌曲、一張專輯走紅,我沒有半點批評的意思,《阿姐鼓》捧紅了朱哲琴,她自己也這麼說:24歲,我的唱片就全世界發行了,《阿姐鼓》就是把我自己賭進去。人生難得幾回搏?

據說當年朱哲琴就是自己買下了《阿姐鼓》的海外版權,才得以讓這張至今如雷貫耳的專輯全球發行。

《阿姐鼓》不僅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張全球發行的唱片,或許是中國音樂史上版本最多的一張唱片了,這麼說朱哲琴是賭對了!

很多人稱《阿姐鼓》是在世界範圍內真正有影響的一張中國唱片,有人會提及當年的《梁祝·黃河》,但相比之下,《阿姐鼓》200萬的唱片銷量不能不讓人豎起大拇指!

《阿姐鼓》其中一版的專輯封面中紫紅色的袍子和歌詞中反覆出現的真言,這些就如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劇《圖蘭朵》中反覆出現的茉莉花民謠、皇宮大臣一樣,都是非常吸引外國人的文化符號,也算是成功的營銷手法。這一點,仍然是現在的唱片公司值得學習之處。

華語金曲獎30年經典評選獲獎名單30年30張專輯中,《阿姐鼓》與其他29張流行音樂專輯相比下顯得很突兀,這種音樂,就像一座孤峰,要嚴格劃分的話,阿姐鼓》並不是什麼流行音樂,應該屬於新世紀音樂的。

但朱哲琴的《阿姐鼓》引領了一波西藏熱,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除了漢文化,西藏文化也非常吸引人,朱哲琴為了這張專輯,去了西藏採風,她自己也說:那種文化,在全民物質化的年代,是講精神的。我們通過這樣的一方水土,通過這種生存態度,人和自然的態度,對生命的態度,對精神世界的態度,來重新看我們自己,你才看到我們走了多遠。

這張碟也捧紅了作曲家何訓田,要知道中國作曲家要成名都挺不容易的,對於一個作曲家來說,其實很多時候反倒是一些俗稱的「活兒」,容易讓自己成名。

如譚盾老師,沒有去弄一個叫《卧虎藏龍》的電影配樂,估計認識他的人會少一半,其實很少人知道,《卧虎藏龍》配樂太趕了,李安導演還催促過譚盾,可見電影配樂可以算是電影工業發行的最後一個環節。

當年鼎鼎大名的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來到美國,好萊塢的大佬們都希望請他來弄電影配樂,畢竟這是寫過轟動一時的《春之祭》的作曲家啊!可斯特拉文斯基一聽說電影配樂實際上給予作曲家發揮的空間和時間都是非常緊迫的,馬上就請辭了,畢竟他已經不差名聲,更不差錢了。

對於何訓田來說,他也是非常幸運的,剛好在錄音和唱片行業的黃金年代,就已經造就了自己在樂壇的地位。

可以這麼說,許多作曲家都利用宗教的象徵作為靈感與挪用的來源,這裡暫且不討論阿姐鼓的故事,其實那個血淋淋的傳說,與本張專輯無關,但其中神聖的象徵確實有助於喚起靈性的天啟,除了《阿姐鼓》,後面的另一張朱哲琴的專輯《央金瑪》是西藏地域性的

日本作曲家喜多郎也給紀錄片《絲綢之路》配樂,也算關於中國西部的,但缺少了點什麼,可能是其中的宗教虔誠吧,雖然何老師自己說:「我做的音樂根本不屬於任何音樂類型,準確地說,就叫何訓田音樂。」但後面大家熟知的他的音樂作品,似乎很多都與宗教有關,比如在無錫梵宮演出的大型情景音樂詩劇《吉祥頌》,還有早於譚盾創作的《少林音樂大典》,慶祝雷峰塔重建的《雷鋒夕照音樂大典》等等。

朱哲琴在錄製這張專輯時,每首歌曲從頭至尾原聲演唱,沒有經過任何剪輯混音,更由於她深沉情感的自由宣洩,何訓田的音樂中大量採用西方電子合成器,還有吉他、二胡、弦樂、嗩吶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何訓田的哥哥何訓友也有參與填詞。

 

很多人拿本張專輯來跟《降州大鼓》比較,但很難想像這是1994年在上海錄製完成的,畢竟那個年代我們的設備還不能跟世界主流的錄音工業設備相比。

有些燒友曾表示,《阿姐鼓》我買來聽一次就不敢播了,我的系統就是書架箱,根本播不出氣勢來,如果你看本張錄音的頻譜,會發現在20Hz左右頻段有極強的能量分佈,有些音箱根本就達不到這個標準,除了低頻,本張專輯人聲的合唱也是一種考驗,在好的系統上,這張錄音真的會褲腳生風,完全可以向同好耀武揚威啦。

如果買過頭版的朋友,肯定還記得當年這張專輯的價格起碼都要200以上,後面推出的SACD版更是難以尋覓,現在推出的25周年HQCDII版,取HQCD和AQCD之所長,材料面層是用的紫銀合金,底層(信息層)用的是聚碳酸脂(通俗的講就是液晶顯示屏材料),如果買過HQCDII的朋友,肯定還會注意到HQCDII的盤面基本上是沒有印刷任何字樣的。

經驗告訴我們,普通CD盤面上用於印刷字樣信息的顏料,對於重播的音質都會有巨大影響,但如果CD盤面不印刷也不行啊!

所以HQCDII在盤面的細節上也下了一番功夫,基板上在只在盤面的內圈和外圈上印字,對於信息的區域,就不印刷任何顏料。

現在人民幣貶值,用當年差不多的價格,可以買這麼高端材質的《阿姐鼓》,真的可以聽過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