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奪人 《倫敦大提琴之聲》

大提琴,雖然尺寸稍臃腫,但曲線和小提琴、中提琴一致,被譽為最接近人聲的樂器。和小提琴家輕輕鬆鬆到世界各地巡演不一樣,因為體積較大,大提琴家到外地演出都特別麻煩。

小提琴尺寸小,連帶琴盒,也可以輕鬆放進飛機的座位上方放行李的空間,但大提琴就不一樣了,大提琴連同琴盒,基本可以達到1.2m左右,實在是放不下,託運也不安全,只能給這珍貴的樂器上飛機,和它的主人一起,等於也得給大提琴買張佔座票。

所以有時候也會鬧笑話,有些名貴的大提琴有這獨特的名字,比如說美國大提琴家馬友友的擁有的二把大提琴,一把是意大利的Montagnana大提琴,名為Domenico,另外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曾經是著名的大提琴女神杜普雷擁有的一把名琴,別名叫大衛杜夫(Davi doff)

據說曾有負責任的航空公司,關閉艙門後清點飛機上的人數,發現少了大衛杜夫先生,到處廣播找人,殊不知大衛杜夫其實是一把天價的大提琴啊。

為什麼古董大提琴貴,因為就算是意大利傳奇琴師斯特拉迪瓦里,根據權威機構統計,他的一生中共計製作了1116把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但現存的大提琴卻不足65把,物以稀為貴啊!

很多時候,樂器能決定了一半演奏者聲音質量,改革開放後第一個在重大國際小提琴比賽中拿到名次的小提琴家胡坤,當年也沒有什麼高質量的樂器,為了參加第四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當年的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譚抒真受當時文化部委派,用二萬美金買了幾把古董好琴,給胡坤等幾位選手使用,選手們每天練完琴,還要還給院長,鎖在他床頭保險柜里。

一個樂團里的,各位樂手的樂器就更重要了。揮家瓦西里·佩特連科(Vasily Petrenko)曾率倫敦愛樂來廣州演出新年音樂會,與筆者談及自己親兵,公認為英國現存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貴為樂團的音樂總監,他認為利物浦皇家愛樂樂團的樂器質量很好,這也是他們能傲立於英國這麼多樂團的原因之一。

海飛茲擁有的那把耶穌·瓜涅利製作的「大衛1740」,在他去世之後交給了舊金山博物館保存,這麼偉大而且具有傳奇色彩的小提琴,不繼續被演奏,帶給觀眾美妙的享受,實在是太可惜了,舊金山藝術博物館後來把這把琴出借給舊金山交響樂團首席使用。

首席要用名琴,那麼其他聲部也有用好琴,柏林愛樂樂團貴為世界第一天團,他們每個聲部水平都很高,所以除了一起演奏交響樂,他們有時還會組成各種各樣的室內樂團,包括著名的柏林愛樂十二銅管,柏林愛樂弦樂四重奏,柏林愛樂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柏林愛樂十二大提琴了。

柏林愛樂一年演出135-140場,十二把大提琴基本都是在柏林愛樂夏休時巡演,因為大部分交響樂都需要大提琴聲部啊,所以這個組合一年的演出量只能控制在15-20場。不過坦白講,大提琴是令人頭疼的樂器,大提琴與樂隊合奏是會產生很多困難的技術障礙,這點讓許多作曲家頭疼。在曲目方面,任何一個大提琴組合,都需要認真去挖掘合適的曲目,在這一點上《倫敦大提琴之聲》可以說是先驅之一。

本張專輯選曲精彩,既有法國作曲家聖桑《動物狂歡節》中的《天鵝》,也有拉赫瑪尼諾夫的《練聲曲》,都是大提琴曲目庫中常見的作品,有些大提琴家在音樂會最後返場特別喜歡演奏這倆首作品,而具有英國特色的沃恩威廉姆斯作曲的《綠袖幻想曲》,由他們來演奏,最適合不過了,壓軸的更有選自伯恩斯坦的音樂劇《西區故事》的《Tonight》,這首作品被改編成大提琴組合演奏的較少,但改編得效果不錯,證明了優秀的改編能為音樂帶來更美的旋律與更和諧的色彩。

所有的這些曲目,都由40把大提琴演奏,筆者雖然聽過柏林愛樂十二大提琴的音樂會,也聽過柏林愛樂的現場演奏,但還沒聽過40把大提琴一起演奏的現場聲音,來自皇家愛樂、倫敦愛樂、愛樂樂團和BBC管弦樂團這幾個算是英國水平最高的樂團樂手們,平時各自都有各自的演出安排,要湊在一起實在是不太容易。

但在1993年的這幾天在Geoffrey Simon的帶領下,發出來令人肅然起敬的聲音,CALA唱片公司推出的「倫敦之音系列」,似乎張張都音效逼真,再版多次都是銷售排行榜上的常勝軍,殊不知正是因為大提琴之聲這張專輯獲得的成功,才有了該系列接下來的小提琴、中提琴等樂器,手頭這個全新製作的版本,是首次以 DXD-SACD 高端制式壓制,採用 DXD 64bit 384kHz 製版,令重播音效質量更上一層樓,如果閣下沒有sacd機,沒關係,單是播放CD層,已經值回碟價。

如果您的音響系統分析力不夠,錄音中有些磨弦聲的細節會略有丟失,有同好曾高價求得該碟二手頭版,價格方面比新版還貴,那麼買新還是買舊閣下心知肚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