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卻又受人關注的反派 《小丑》

提起DC漫畫的蝙蝠俠,不少人同時也會想到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小丑」(Joker)。眾所周知,小丑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是蝙蝠俠的頭號死敵,無論是漫畫還是電影中,似乎都沒有提到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世。如今,這部由托德·菲利普斯執導的電影《小丑》也即將在本年10月初登上熒幕。

 


《小丑》

外文名:Joker

出品時間:2019年

出品公司: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導    演:托德·菲利普斯

類    型:犯罪、驚悚、劇情

主    演:傑昆·菲尼克斯,莎姬·貝茲,羅伯特·德尼羅,布萊恩·考倫,謝伊·惠格姆,弗蘭西絲·康羅伊

上映時間:2019年10月4日(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中文預告片


小丑的創作故事

小丑被眾多DC漫迷稱為「史上最偉大的反派」,他究竟有什麼魅力呢?相信觀看了本影片的人一定能夠明白。當然,倘若曾經觀看過《哥譚》中卡梅隆莫納漢或是《自殺小隊》的傑瑞德·萊托,甚至是曾經因飾演此角色而獲得奧斯卡獎項的希斯·萊傑,觀眾也可以在本片中找到這幾位小丑角色扮演者的不同之處。

該片脫離DC宇宙,將講述小丑起源故事,由傑昆·菲尼克斯出演小丑。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回歸初版小丑。1940年,《蝙蝠俠》的作者——比爾·芬格、鮑勃·凱恩和傑瑞·羅賓遜共同創造了小丑(The Joker)。

起初,傑瑞·羅賓遜想創造一個可以匹敵蝙蝠俠(類似於福爾摩斯和莫里亞蒂教授那般鬥智斗勇)的超級惡棍形象,一個可以持續不斷為蝙蝠俠製造麻煩的存在,一個惡魔般的邪惡而同時滑稽的小人。

他從手邊的撲克牌上找到了靈感,為角色取名為「小丑」(The Joker),並設計出了經典的小丑頭像撲克牌作為小丑的概念圖。

最初小丑概念圖

比爾·芬格認為,僅僅讓小丑擁有反常的思維,這個角色的形象是不夠完整的。他參考了康拉德·維德(Conrad Veidt)在1928年電影《笑面人》中的劇照,完善小丑的外貌,賦予了小丑可怕的笑容。

Conrad Veidt

隨後,比爾·芬格寫出小丑登場的第一個劇本,鮑勃·凱恩與傑瑞·羅賓遜一同完成了作畫。就這樣,小丑誕生了。

而後來,鮑勃·凱恩拒不承認傑瑞·羅賓遜和比爾·芬格對小丑的創作經歷,拒絕與二人分享創造包括小丑在內的眾多漫畫人物形象的榮譽(以及拒絕傑瑞·羅賓遜因此提出的索賠直至自己去世)。許多漫畫史學家相信並承認傑瑞·羅賓遜對小丑的創作,比爾·芬格對小丑形象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2011年,傑瑞·羅賓遜病故,三位當事人均已告別人世,真相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無論如何,三人均對創造小丑這一形象做出了貢獻,這一事實是不會磨滅的。

拍攝與形象定檔

相信不少DC影迷觀眾都曾經在觀看過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後感嘆一句:「希斯萊傑之後無小丑!」那麼本次傑昆·菲尼克斯飾演的小丑一角又會帶來怎樣的驚喜呢?對於筆者而言也是十分期待的。

出於影片的需要,傑昆·菲尼克斯在飾演小丑時必須配合劇本而進行減重,甚至可以說已經瘦弱到一種不健康的狀態,而影片拍攝時也在這個狀態下,電影拍攝只能進行一次,沒有重拍的機會。

更加讓人驚訝的是,本片的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必須一邊拍攝電影一邊寫劇本,最終的劇情是怎樣的?除了劇組相關外應該沒有人知道。

在製作方放出來的預告片中,小丑採用了長發的形象出現,配以經典的一頭綠色,可以說符合了大眾心目中較為經典的小丑形象。

影片效仿《致命玩笑》,探索一個黑色幽默風格的故事,講述一個被社會遺棄的人是如何走上瘋狂的不歸路,並最終成為令人聞風喪膽的DC第一反派。

 

《小丑》看起來不再是以往的超級英雄電影,更像是一部更深沉的現實主義犯罪片。可以這樣總結這部電影:「 探索一個被社會忽視的人,這不僅是一項深刻的人物探究,還是一個更受眾的犯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