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皇帝位錄音效果超90%發燒友,有啥特別姿勢?(下)

 

 

我們繼續上期有關皇帝位錄音的相關話題討論,上期我們繼續羅列出幾個觀點,餘下的觀點,我們將在本期盡數提出:

 

第七個觀點:揚聲器±3dB,很多空間可能不只±13dB

一對頻率響應:45Hz-20kHz(-6dB)的名箱 JBL4312,在一個常規客廳里的妖嬈頻響:沒有任何設備來背這個鍋,一定是空間聲學導致的頻段突兀或缺失。

 

科學理論落地,對號入坐

終於可以開始正題,數據說話了:

空間的基本聲學環境參數:錄音空間照片,錄音皇帝位距離音箱約3米(免得有些人說是話筒近距離懟着音箱錄,只有直達聲)。前後級之間線材:Xlo;解碼器到前級線材:線聖qudioquest eagle eye signature ;音箱:瑞典XTZ alpha旗艦;功放:金音輪2200S;前級:柏林之聲877;解碼:Auralic Vega;播放器:PC Jriver。

 

  • 第一項:空間本底噪音

聽HIFI是需要空間比較安靜的,筆記本電腦的風扇聲勉強能容忍,台式電腦的風扇那就不能容忍了,要隔音好,首要的不是牆糊毒氣隔音氈,而是處理好所有門窗洞不漏氣(我這陽光房,3面都是玻璃,沒比我這更難控制漏氣的了),那密閉完了人就憋死了,所以每小時3次以上室外循環的隔音新風系統是不能少的。

 

  • 第二項:低中高頻衰減時間

混響時間過長會怎麼樣?相信大家應該聽過大量瀰漫著「澡堂」氣息的皇帝位錄音了。那混響時間過短又會怎麼樣?應該也有人聽過有些手機錄音作弊的,把手機近距離對着喇叭,這樣直達聲的比例就比較高。而在空間里,聲場那就幾大項聽感就沒有了。

 

陽光房最終混響時間國際6個倍頻125HZ到4KHZ,RT60從0.28秒到0.36秒,達到0.32秒正負0.04秒。設計時參考PMI(THX和HAA認證的混響時間標準引用引標準)及國際電聯ITU-R BS.1116-1、ISO、AES綜合考慮側重HIFI,標準RT60設計值為0.29秒。同時也放上空間毛坯時的混響時間:看一下綠色混響時間,這是國際標準的2倍,同時全頻段均勻,主觀聽感明顯清晰度不高,皇帝位錄音明顯有濃郁的「澡堂」音。

 

  • 第三項:全頻頻響曲線

全頻響應20HZ-20KHZ基本正負5DB(三分之一精度顯示,音箱標原廠頻響曲線一般也是3分之1顯示 )。這個東西有啥用,和如何在回放中驗證?很簡單,現在的專業錄音編輯軟件很強大的,

把原始無損、皇帝位錄音、以前各平台免費MP3導入專業錄音軟件作頻率對數對比。原音樂(藍色線),網易雲音樂(紅色線)及我所在皇帝位用Sony D100錄音響回放的音頻(綠色線)。如果對比來,幾條線接近程度高,那表明,音樂中沒有被頻率被加強,也沒有頻率被削弱,同時可以看到為什麼各平台免費MP3音質不好,高頻有被進行直接切除。

 

  • 第四項:早期反射聲——能量時間曲線ETC消散圖

什麼是最重要的早期反射聲?人類的聽覺系統將一串重複的聲音序列信息捏合在一起,將其聽成一個整體。前提是這些聲音序列在頻譜及時域特徵上非常類似,同時大多數聲音在初始聲音到達後約40毫秒的時間間隔內到達。人們所感受到的是聲音序列里所有信號具有的所有聲學特性(比如音色、清晰度等)的累積疊加。聽起來好像後面到達的聲音沒有發生延時都疊加在前面的聲音上; 或者說,整體聲音信號到達的感知時間與最早聲音信號的到達時間相差無幾。後來到達的聲音疊加在最早到達的聲音之上,只會增強初始聲的響度。這種現象在後來一至多個信號強度勝過初始信號時仍會出現。也就是說,後來的強脈衝信號並不會另外形成新序列,而僅僅會對初始聲起到支持作用。文獻認為:跟隨直達聲的延時在80毫秒以內的所有反射聲有利於加強音樂清晰度,而後期反射聲和混響聲會減弱清晰度。

 

  • 第五項:低頻衰減時間時域瀑布圖

對於小空間聲學來說,因為受空間RoomMode的影響,可能超低頻會起伏比較大,所以一般不用混響時間來量化,而是改為時域上的能量消散圖來更為確切,有什麼用呢?我們可查閱國際聲學專家哈曼Floyd老爺子著作中的聲學原理。

本空間實測:能量消散最慢的點34Hz經過300毫秒從92dB衰減到63dB;衰減量約29dB。

 

文:楊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