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玩轉黑膠唱盤?

 

多數老一輩發燒友認為,黑膠代表着最純粹和最真實的音樂重播藝術。隨着黑膠唱盤的復興,不少玩家都堆黑膠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一張黑膠碟片都被炒作好幾萬元的價格,玩黑膠唱盤,有一個障礙就是黑膠唱盤的操作,與CD機一放碟就能播放有所不同,黑膠唱盤的結構比較複雜,偏傳統、機械式操作。但並非無法解決,每個黑膠唱盤的結構大同小異,只要你能理清楚唱盤的每個部件,以及其各自的功能,就能很好享受一把黑膠音樂的古典與厚重感。

 

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黑膠唱盤的播放原理是,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溝痕兩側所壓制的信號,再將這種摩擦所產生的震動通過唱針桿傳遞迴唱頭,再經由唱機按照唱片錄製的原理加以逆轉,最後才經由喇叭將聲音播放出來。簡單來講唱盤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視,

 

唱頭(讀取黑膠唱片)

黑膠唱盤的播放原理是,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溝痕兩側所壓制的信號,再將這種摩擦所產生的震動通過唱針桿傳遞迴唱頭,再經由唱機按照唱片錄製的原理加以逆轉,最後才經由喇叭將聲音播放出來。

 

唱頭可謂是唱盤最重要的部分,由唱針、唱殼等組成,唱針主要分MM(Moving Magnet)、MC(Moving Coil)及小眾的 MI(Moving Iron)幾種類型。其中MC 分析力較好,但定價多數較貴;MM 輸出電壓較大,在入門唱盤中較為常見;不同的唱頭對整體音質和音色影響較大。

 

唱頭調整步驟是重要一環,第一,唱頭的方位角是否在水平位置,如可以的話,旋轉唱頭到認為是水平的位置,然後取一面鏡子,放在唱盤墊上,再將唱針放在鏡上,然後在唱頭前看看,鏡里唱頭的倒影是否與唱頭對稱,有沒有偏向左或偏向右,務求要唱頭的倒影與唱頭能百分百對稱,這樣唱頭的水平調節工夫便告妥當。水平調節不當,會影響聲道分隔能力。第二,看看唱頭的高度是否正確,唱頭的唱針在不加任何針壓時,亦即唱臂在完全的平衡狀態時,唱針是否剛剛落在唱盤墊之上(記着是不是壓着唱盤墊),如果不是就要調校唱臂是不能調校高度,但如可能的話,也要將唱臂的高度調節器至最準備的位置。

 

唱臂(傳遞唱頭音訊至前級放大)

唱臂的工作是搭載唱頭,讓唱頭能正確拾取唱片上的信號。依照循規方式,可分為正切臂與曲臂兩種;按照外形差異,曲臂又可分為S形臂、J形臂及直臂三種,長度則有  9 吋、10 吋、12 吋等常見的選擇。而支撐唱臂常見的方式有單點支撐軸承、刀鋒支撐軸承等。唱臂最重要是夠輕、夠硬凈,諧振少,不同長度與設計也會影響到音質。

 

唱臂調整,以弧線方式工作的曲臂所搭載唱針必然與唱片的圓產生「不正切」,而且「幾乎沒有正切」,也就是有「循軌誤差」(Tracking Error),導致唱針無法「拾取最正確的信號」。這些畢竟都是物理上的特性,只能盡量地讓產生的誤差減小。其實只要降低到一定程度,就幾乎感覺不出來,不會影響聆聽樂趣。「降低循軌誤差」的目標,遂成為唱臂設計乃至於唱頭與唱盤調整的最大前提。

 

針壓尾陀(調節唱頭針壓)

整個唱臂結構就像是一個秤砣,而尾陀正是用來調節針壓。尾陀上的數字代表針壓重量,1.5g、2.0g、2.5g等不同重量都有。要對應唱頭列出的規格來旋轉,轉多少唱頭的針壓就重多少,針壓較重時,低頻會豐厚。雖然有0.2-0.3g的走棧位,不過針壓太重會傷碟,調校要細心。

 

首先您需要給唱臂進行「抗滑」,首先要找到你唱機上的抗滑控制鈕。它通常是帶有數字編碼顯示的裝置或是一根釣魚式線的旋轉輪,它本身具有一定重量,可能懸掛在唱盤或唱臂的一端,如果不好找可以查閱你的唱機說明書,上面一定會有所標識。找到以後將控制鈕設置歸零。

 

其次要懂得唱臂鎖,你的唱臂可能通過塑料鉤或閂鎖或類似物固定在中間的支撐軛上,我們稱之為唱臂鎖,在市面大多數唱機上都可以找到這個裝置。有時唱盤放太久,座鎖可能會很難打開,臂桿也要檢查是否能夠正常抬升唱臂。其中當臂桿抬升後,你旋轉抗滑刻度,唱臂應該自然由外浮動到內,或由內到外。在此過程中注意抬起唱臂,避免唱針滑向唱片造成損傷。

 

唱臂軸承,沿着唱臂的長度向後找到平衡的配重,調整唱臂直到唱臂可以不通過任何支撐就可以在水平位置上自由移動。此時你的唱頭針壓為0g。注意擰緊螺母防止滑動,微調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壓着唱頭移動,以免損壞唱針和唱片。

 

針壓撥盤,唱頭此時在這個絕對水平的位置上的有效針壓為0g,所以你現在可以唱針撥盤來設置針壓,它通常位於唱臂後部,也可能位於可移動的重量本身上。將撥盤數值設置為零。不是每個唱機唱臂都有這個裝置,初學者如果擔心把握不準,可以自行購買針壓計,來精確設置針壓數值。

 

最後您需要的是調整針壓,如果配重在唱臂末端的旋鈕上,則將其旋轉到說明書建議的針壓。如果你的唱臂沒有配重撥盤或旋鈕,請將針壓計放在唱盤上,並將唱針放置到儀錶上,測量時務必保證儀錶接觸面與唱片表面保持水平。針壓調試完成後,將唱臂放回唱臂鎖上並固定。現在找到防滑設備,並將其設置為與唱頭針壓相同的數字。這個小細節可以防止唱臂從唱片表面滑過損壞唱片。

 

 

轉速調節鈕(選擇轉速)

黑膠唱盤工作時,要保持恆定的轉速。這涉及到一個基本的唱片知識,就是黑膠唱片分成三種轉速的,即每分鐘33 ⅓轉、45轉,78轉(供少見的SP唱片使用)。最早期的黑膠唱片是每分鐘78轉,轉的快,但每面只有一首歌,現在估計二手的都難找。目前主流是33轉,播放時只需調到相應轉速即可,45轉多是特別版,轉得快就快播完、曲目亦較少,不過聲軌密度相對較低,所以理論上音質會較好。另外高階唱盤多數可再做轉數微調,入門就未必有。

 

馬達及皮帶(驅動轉盤)

黑膠唱盤以馬達驅動,發展至今引動唱盤的基本轉動方式,主要分為輪動(惰輪驅動)、帶動(皮帶驅動)及直驅(直接驅動)。

 

其中帶動式唱盤是當前的主流設計,從入門到高階盤都很常見。利用皮帶緩衝吸收馬達振動,令轉動更平順連貫,不過啟動時很遲緩,皮帶會存在老化問題;直驅式的設計更為簡單,直接以馬達驅動轉盤、啟動快,扭力足,不過要解決振動問題,結構複雜技術難度高,是高階的代名詞,但也有少數入門級唱盤會用直驅式;輪動則是一種古老的傳動方式,現在和直驅式都較為少見。

 

黑膠的基本裝備

如果想建立一套可以聆聽LP唱片的系統,需要一台唱臂唱頭皆完整的LP唱盤,以及有「PHONE」輸入端的擴音機(前級或綜合皆可),如果沒有「」PHONE輸入端,則另需一部唱頭放大器。

 

唱頭放大器有兩個主要功能,一個是RIAA等化曲線之等化,另一個是放大。一般而言,在CD為主流的今天,前級擴音機多半設計給CD唱盤或其它高電平輸出的訊源機器使用,一般CD唱盤的輸出大約2V上下,可是唱頭的輸出(MM唱頭)大約才3mV上下,所以必須先經由一次放大,把唱頭的輸出提升到高電平水準,才能回放出來。如果使用的是MC唱頭,那麼輸出將更低,大約才MM唱頭的30分之1,所以MC唱頭必須經過兩道放大手續,將MC唱頭輸出提升到MM唱頭水準的這一段工作,可以用前級,或升壓器』。有的唱頭放大器或前級(或合併擴音機)的PHONE輸入端,同時可接受MM及MC唱頭,此時則不需升壓器或前前級(切換即可);反之,若唱頭放大器或PHONE輸入端只能接受MM唱頭,使用MC唱頭時則必須。

 

新手想玩轉黑膠唱盤,離不開筆者所講的基本部件,雖然唱盤的結構大同小異,不過越高階越貴的唱盤,部件就分得特別細,可設定調節的部分就愈多。所以想要享受好的黑膠音樂,除了懂得每個部件的功能,還要通過實踐去調校設定出最適合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