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夢星辰 鍾一諾《Song Book 歌集》

學過樂器的朋友都知道,每個樂器都有那麼幾首代表性獨奏作品的。鋼琴曲大家都知道貝多芬的《獻給愛麗絲》、《月光奏鳴曲》,還有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小提琴的代表曲有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還有巴赫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吉他也有《愛的羅曼史》、《愛的羅曼史》。所謂代表性,這首作品對於這個樂器,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就算別人用另外的樂器去改編,都永遠無法替代用原本樂器演奏的效果。正如小提琴無法演奏鋼琴的《獻給愛麗絲》,鋼琴去彈《愛的羅曼史》也會不太和諧一樣。

人聲就不會有諸如此類的問題,畢竟是單聲部的歌唱性作品。所以只要唱得上去,什麼人都可以唱:之前看我的歌手,張信哲唱的那首羅大佑名曲《愛的箴言》,女神鄧麗君也唱過。甚至也可以不用管語言的問題:張學友的《遙遠的她》,其實是日本歌星谷村新司的代表作。甚至也不用管唱法的問題:《聲入人心》的王晰,美聲唱法唱梅艷芳的《親密愛人》照樣不輸其他流行歌手。一來證明其曲目的傳唱性和經典性,而來通過不斷地翻唱,這些歌曲似乎有了新的生命。

在爵士領域,同樣如此,被大家吐槽最多的爵士天后戴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l),多年來,儘管專輯形式在三重奏、與樂隊合作以及邊彈邊唱中反覆轉變,有人說她把爵士音樂通俗化了,變得邊緣化了,但如果您聽過她的現場,其實她最擅長的還是搖擺(Swing)風格的鋼琴彈奏,再加上她那副天賦過人的嗓音,戴安娜·克瑞兒有一張爵士經典曲翻唱(Standards)錄音,就是向爵士歌手納丁.科爾(Nat King Cole)唱的30、40 年代的傳統經典致敬,她曾經跟記者表示,「這就是我的根(root),我從未離開過。」一般爵士歌手都會有自己拿手樂器:對戴安娜·克瑞兒影響極大的雪莉·霍恩(Shirley Horn)彈得一手好鋼琴,但晚年就不彈了,乾脆專註於歌唱。另一位妮娜·西蒙(Nina Simone)鋼琴演奏的才華也令人激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翻一下她自彈自唱的冷門專輯。

鋼琴與人聲的碰撞,就好比小蔥拌豆腐一般,簡約而不簡單。眼前這張香港首張歌聲/鋼琴二重奏大碟《Song Book 歌集》,主角鍾一諾可說得上多才多藝。跟兄長鍾一匡曾組成一隊非主流樂隊「鍾氏兄弟」及在D100電台主持音樂節目「爵士鍾情」。兄弟兩個曾推出一張名為《鐘聲》的福音專輯,橫跨多種風格,可以說是他們把控不同音樂風格能力之最佳見證了。鍾一諾在《Song Book 歌集》選唱了12位香港作曲家11首由1981年至2002年期間出版的作品 – 包括粵語流行曲先驅顧嘉煇、許冠傑及林子祥,作曲巨匠林敏怡、盧冠廷、鍾肇峰及柳重言,電子搖滾殿堂劉以達、黃耀明及蔡德才,以及較近期的重要唱作人張佳添及林一峰。除了那12位作曲家的作品外,鍾一諾亦寫了《星聲夢旅人》向每一位過去、現在與將來為香港音樂默默耕耘的作曲家獻上最崇高的敬意。

爵士樂第一夫人艾拉·費茲傑拉從1956到1964年,她翻唱所有美國偉大作曲家的作品,用歌聲向他們致敬,這些歌曲被收錄在八張「歌集」(Songbook)里,並被稱為《Great American Songbook》。艾拉也被認為是這一套經典歌曲的最佳演繹者。當然,小弟聽過的專輯中,也有不少涉及Songbook的:比如說與格什溫有關的songbook 專輯(The Gershwin Songbook),類似的也有專唱科爾·波特創作的歌曲Cole Porter Songbook,而《Song Book 歌集》的專輯名稱其實就是根據這個概念而衍生出來的,據介紹他們是受到Tony Bennett 及 Bill Evans 二人在 1975 年的專輯,那張專輯是鋼琴和人聲的搭配,這張專輯特別成功,兩人後續又合作了一張,名叫《Together Again》。

《Song Book 歌集》則把這個概念進一步發展成「香港作曲家歌集」,藉此賦予粵語歌曲或者說香港流行音樂更深層的文化意義,確實在近期,有些人覺得香港流行樂壇實力大不如前,就如同香港電影還得靠古天樂撐着一樣,香港的這些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文化產品應該視為一種應被認真看待及傳承保育的文化產物。爵士領域中鋼琴的和人聲的搭配並不少見,林清玄說豆腐「和鮑魚、排翅同席,不以為貴;與青菜、蘿蔔共煮,不以為賤」,鋼琴除了叫樂器之王外,也被稱作伴奏之王,什麼樂器都可以拿鋼琴作為搭配。此次負責鋼琴演奏的Jezrael Lucero是一位天才橫溢的鋼琴家,他是鍾一諾的多年固定搭檔。其實鋼琴只是Jezrael Lucero的其中一種拿手好戲,他更精於鍵盤樂器、Bass、Double Bass、唱歌、編曲、打鼓等。據他父親的憶述,Jezrael在十三個月大時,已經會唱 Sinatra 的 「Strangers in the Night」;而兩歲時已可以在鋼琴上演奏協奏曲。他的加入另本專輯更有看頭。此外,本專輯也保留了香港流行音樂的製作優秀態度。此次錄製堅持仿效最原始的錄音方法,就是歌聲與琴聲同步拉闊進行,一take過,take幾次,最後把最滿意的take呈獻給出來。鋼琴與主唱一起即興構思,想好了,就即場的玩。錄完,大家互拋意見,再來一take,然後挑選滿意的版本收納唱片里。此等即興,是加入個人創作,而且是當刻的想法,所以,我們也把每首歌的take no.列出,讓樂迷可以更投入於經歷了五天的錄音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