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見瑞士之巔 SwissCables Diamond喇叭線

早前我們聆聽過瑞士SwissCables Diamond旗艦系列的數款線材產品,當中包括電源線和RCA/XLR訊號線,每一款產品給我們的聆聽體驗都如同呼吸着來自瑞士的那股清新、冰凌和提神的空氣,理性之中展現高分析、冷艷和監聽之感,而這次送評的喇叭線同樣展現這種獨特的神韻和氣息。

瑞士人造物總是貫穿着鐘錶工業的精神,準確、無誤和精益求精的態度,這一點在Hi-End知名線材品牌SwissCables中同樣能體驗。而當中「Swiss Made瑞士製造」更成為了最高品質的象徵,唯有做到世界頂級才配得上該標籤。
SwissCables這家2012年成立的公司,可以說是相當年輕的,公司負責人AntonSutter在音響業界打拚已經好多年了。Sutter這個姓氏,大概猜到了,Anton與Barbara是夫唱婦隨,Barbara說他們經營音響事業已經三十多年的時間了,但是大多數的產品都是Pro Audio專業器材,而不是家用音響,所以當他們在2012年跨界踏進家用音響線材市場時,SwissCables並非業界新兵,而是稱為資深業內人士。
 

SwissCables Diamond喇叭線還具備Y型插頭

 
SwissCables正是一個專業研發音響線材的瑞士音響公司,它的設計者是來自世界頂級Hi-End音響Lumen White設計團隊。關於Lumen White設計團隊,想必很多音響玩家都並不陌生,這是一個很有實力的設計團隊,其設計技術和科研成果廣泛被全世界各大頂級音響廠所採用,其中包括來自奧地利頂級Hi-End音響和瑞典的發燒線材廠家。而今天LumenWhite為SwissCables設計旗下產品可以說是融入了很多先進技術,且完全從零開始,更克服種種困難,以SwissCables去親身實踐配搭各類音響系統,真正做到「耳聽為實」,但在價格上相對諸多瑞士音響產品卻顯得低調不少。如今SwissCables旗下線材分為三大系列,高、中、低價位齊備。入門款式是Evolution系列,進階款是Reference系列,Reference系列當中延伸到更高的參考級系列,稱為Reference Plus,而最高階的旗艦系列則是Diamond系列了。
 

目前Diamond系列的線材種類都非常齊全,包括電源線、XLR平衡訊號線還有喇叭線。Diamond是經過廠商不斷試聽與測試後才誕生的,工序與組件之複雜使得每一條線材都要花上整整6周才能製作完成。就拿電源線為例,光應用在導體上的就有47種組件,其工序必須嚴格的依照所訂的製作順序,否則聲音就會有所不同。我嘗試在官網上查找,都找不到對Diamond系列的詳細描述,估計還來不及更新吧。其電源線從外觀上來看,這條電源線比起次一級的Reference Plus電源線多了一個木質的避震環,重量也十分輕盈,採用的是UPOCC單結晶純銅導體,導體外以天然纖維包覆做為絕緣,並以空氣填充做為絕緣材質,避免訊號在線材中進行時產生微放電干擾(Micro Discharge Interface,簡稱MDI)對音訊造成污染。
 

WBT-0610Cu端子

 
Diamond系列喇叭線,總共分為兩種版本,分別是:DiamondSingle和Duo兩種版本,喇叭線採用絕緣層是最單純也最有效的「空氣」,連端子外殼也是天然實木打造。天然纖維編織線身,空氣絕緣結構,這也是為什麼SwissCables這麼輕盈的緣故。值得一提的是為什麼他們堅持使用單結晶導體UPOCC呢?理論上,多芯導體其實導體表面積更大,單芯線的優點定位更清晰、音像更明確、低頻更結實。只要聽過Diamond Single之後都知道這並不是一條讓人一聽就能豎起耳朵的線材,只要聽過一段時間,會發現其他線材聽起來就是不簡單,這就是Swiss Cables「極簡自然為上」的秘密。
 
清新、無染和自然
我把Diamond系列喇叭線用於連接合併式放大器與座地式揚聲器,播放《西城秋色》爵士鋼琴三重奏進行測試,在播放時,貝斯與鋼琴交織出熱鬧的氛圍,可以聽到的細節非常豐富,讓整個曲目聽起來更加鮮活富有生命力。鋼琴彈奏時帶有純凈的光澤感,毛躁感幾乎沒有了,帶來更深邃漆黑的音樂背景,使人更容易專註於琴鍵音符,彈到高音處的高頻延伸清新通透,指尖加重力度時又有着不錯的力度表現,整個鋼琴的聲音厚度不錯,略帶圓潤光澤又不會跟人肥厚之感,凝聚力很好,耐聽非常。
 

接着在播放《行星組曲》大編製的交響樂時,音場表現極為龐大,舞台感寬廣,量感十足。部分銅管演奏的選段展現出一種高貴的光澤感、聲音飽滿、動態給力。在大聲音量下,高中低三頻仍然表現出很好的平衡性。低頻有力,動態和解析出眾等特點。銅管樂器的細碎聲響,在旗艦Diamond系列喇叭線的演繹下,像是從完全乾凈清晰的空氣中散發出來,「填」滿整個空間。筆者不僅感受到交響樂撼動人心的力量,更感受到低頻自然的下潛深度,而這才是筆者真正希望得到的能量感和低頻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