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音響花園正式成為Magnepan(麥格尼潘)廣州總經銷商

即日起,典雅音響花園正式成為Magnepan(麥格尼潘)廣州總經銷商,負責銷售以及相關售後服務!Magnepan美屏是高級HiFi揚聲器,由Jim Winey在1969年創立,至今已經有超過五十年的歷史。Jim Winey一開始開發了靜電揚聲器,然後又進行了深入地改進。最終開發出了「Magneplanar loudspeaker」磁力平板振膜揚聲器。這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在不用插電的情況下,不使用錐盆單元的情況下,依然能產生輕盈飄逸的高頻,極具感染力的中頻和高速瞬變的低頻,以及在傳統音響上無法找到的鬆弛感。
從液晶與電漿電視興起,超薄設計把傳統電視笨重的黑盒子,搖身一變成為居家擺設的良伴,遇上單調平板的牆面,擺上一「片」大尺寸液晶或電漿電視來「補壁」,成為新居家時尚。但是在喇叭產業,這股平面風勢力1970年代早已興起,Jim Winey在明尼蘇達創立Magnepan,製作出宛如屏風一般的喇叭,就是喇叭平面化的先驅。

歷經七年車庫研發

在Jim Winey創立Magnepan之時,市場是動圈喇叭與號角喇叭的天下(到今天似乎仍是如此),而唯一稱得上平面喇叭的設計,就是英國Quad的ESL靜電喇叭。三十多年前的音響市場大型品牌充斥,像是Altec、Klipshorn都是紅極一時的公司,即使提到平面喇叭,Quad ESL早已經是名噪一時的傳奇產品,要想從無到有自創品牌,不僅要有一身好功夫,還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

出生於愛荷華州的Jim Winey,畢業於愛荷華州立大學,主修機械工程,1961年畢業時進入3M公司工作,擔任維修工程師,也因工作之故,新婚的他舉家搬到明尼蘇達。和大部分Hi End音響公司的創業者一樣,Jim早在讀書時就已經是個音響迷,平常喜歡研究擴大機與喇叭,搬到明尼蘇達之後,認識了Audio Research的老闆William Johnson。那時候Audio Research還沒出現,William Johnson在明尼蘇達開音響店,同為音響迷的Jim很快的就和William成為好朋友,經常一起試聽當時最好的音響產品。那時候Jim最喜歡的就是Quad ESL靜電喇叭,於是在自己研究喇叭的過程中,自然往獨特的平面喇叭着手。

在1960年代,Jim心裏面理想的喇叭設計已然成形,就是大型平面振膜喇叭,但是從想法到實踐,經歷了大約七年的時間,才克服諸多困難。相較於動圈喇叭,平面振膜要能發出足夠的音壓和帶寬,龐大的振膜面積是必要手段,越大的平面振膜,代表越重的質量,所以振膜材質要非常輕,同時還要耐用。在3M公司工作的Jim,幸運地可以接觸到最先進的材料,於是他把所有的時間拿來做實驗,設計理想中的平面喇叭。

 
放棄高薪 白手起家

從1961年進入3M公司,到1969年辭職自行創業,七年時間當中,Jim不曉得歷經多少次失敗。回憶當時的研發過程,Jim說幾乎想要放棄了,最初的三年時間幾乎每個周末都在車庫裏面忙進忙出,卻一事無成,時間白白浪費了。直到有一天,他在家裡仰望天花板,看着磁磚排列的線條,引發了他的靈感,突然間他想通了平面喇叭的運作原理,找到「線圈」排列的方式,研發才真正開始有突破性的發展。

接着經過幾個月的實驗努力,Jim想像的大尺寸平面振膜喇叭逐漸成形,不過問題還不止於此。由於在3M工作,這家公司非常重視知識產權,而所有3M員工在職期間所研究的技術,智財權歸公司所有,不管員工是在公司作研究,還是在自家車庫裡搞出名堂來,這些都是公司投資的財產。不過當時3M雖然知道Jim的研究計劃,但Jim在1969年成立公司時,3M公司並沒有採取法律行動,Jim很快地申請專利,Magnepan幸運地生存下來。

創業兩年才開始生產
Magnepan成立之初,其實根本還談不上公司,Jim把自家車庫改裝為實驗室與組裝廠,即使他已經實驗出最早的原型,但要真正量產還有諸多難題要解決。Jim準備了50,000美金,這筆錢不但要用來支持產品研發,還得要養家活口,從高薪的3M工程師,到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創立最初的兩年可說是與未知奮鬥的煎熬。Jim回憶道:「那時候完全投入工作,整整兩年沒有休息,事實上,我早就不知道什麼叫做一天工作8小時,一周工作5天,經營者隨時都要全心投入。」為了保護髮明的成果,Jim努力把研發申請專利,現在在美國的音響公司當中,擁有和Jim一樣多專利權的人,大概只有Pass Labs的Nelson Pass可以和他相提並論。

從1969到1971年,整整兩年時間,Jim終於把問題多多的原型,變成可以量產的完成品。懂得研發、製作,不代表同時懂得銷售,Jim試着把最早的Magnepan喇叭委託明尼蘇達地區的音響店銷售,但是效果不彰。那時候William Johnson已經創立Audio Research,憑着多年交情,讓Jim決定把Magnepan的銷售委託給老朋友,簽訂了第一款喇叭Tympani的五年獨家銷售契約,隨着Audio Research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Magnepan也開始在音響市場上嶄露頭角。隨後推出的MGII喇叭,是Magnepan第一款單片振膜設計的平面喇叭,則由Jim自己開拓市場,在短短兩三年期間,Magnepan的營業額從零到數百萬美金,公司快速成長,於是在1980年正式遷入位於白熊湖的現址。從車庫公司邁向量產,Magnepan走了十年,逐漸站穩腳步。

不是靜電喇叭

Magnepan喇叭的獨特之處,最明顯的就是超薄外觀,不過與同樣是平面振膜發聲的靜電喇叭不同之處,Magnepan捨棄了靜電喇叭必須的升壓器,所以不需要插電,高音單體則採用超長的鋁帶振膜(Ribbon Tweeter)。以原廠「專有名詞」說明,Magnepan使用的中低音單體稱為「准鋁帶/磁力平面振膜」(Quasi Ribbon/Plannar-Magnetic Driver),而高音則是鋁帶單體(Ribbon Driver),名詞聽來繞口,但這兩大技術是Magnepan的獨門功夫,維繫公司產品三十餘年來在音響市場歷久不墜。

Jim似乎特別喜歡玩文字遊戲,Magnepan的公司名稱是把磁鐵(magnet)與振膜(planar)合起來,而他們製作的屏風喇叭,就稱為Magneplanar。不過愛玩文字遊戲的還不止Jim,美國當地Magnepan的愛好者昵稱其為「Maggie」,還有自己的網絡俱樂部。
解決傳統動圈喇叭四大難題

喇叭其實是所有音響系統中失真最大的一環,Jim Winey在設計Magnepan之時,思考許久,認為傳統動圈喇叭在四個面向上,有難以解決的先天難題。這四個問題包括音像大小(Image Size)、負載(Loading)、單體一致性(Uniform Drive)與振膜質量(Mass)。在研究Magnepan的過程中,他從無到有,以新的方法解決問題。而在原廠撰寫的白皮書中,Jim Winey也詳細說明了所謂「Magnepalnar」的工作原理,如何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思維。
真實音像尺寸

關於Magneplanar的創新之處,Jim Winey認為他們解決了傳統喇叭的四個難題。首先,關於音像大小(Image Size),Jim認為,使用音箱的傳統喇叭,其音像尺寸大約就和喇叭一樣,即使致力於喇叭擺位,聲音聽起來還是從音箱出來。Magnepan的設計完全不同,採用整個面來發聲,賦予立體音像的高度、深度與寬度。試想如果聆聽者身在音樂廳,音樂是從四面八方反射而來,而不是從單一個點發聲。所以在Magnepan喇叭上面,音樂的成像可以近乎真實,展現接近實際大小的音像。

平均驅動空氣
至於負載(Loading)一詞,似乎比較難以理解,其實Magnepan意指振膜推動空氣的負載。傳統使用音箱的喇叭,Jim認為振膜的重量都太高了,且單體向後振動的聲波都限制在音箱裏面,雖然這樣可以讓頻率響應變得平順,但是卻總是聽起來有「箱音」,這種好像來自音箱的聲音,使得音樂聽起來不夠自然。Magnepan採用的方式則是以大型振膜平均地振動,而且省略了音箱,讓Magnepan喇叭可以自然地前後發聲,完全不會有箱音的產生。

解決盆分裂問題

第三項關於單體運動一致性,傳統錐盆式動圈單體藉由活塞運動產生聲波,但振膜的工作並不是非常平均,而且會產生盆分裂的現象,是音樂回放失真的來源。在Magneplanar上,線圈采平均分佈,讓平面振膜可以均勻受力,避免傳統單體盆分裂失真。

超低質量振膜

Magneplanar的第四項革新,就是使用超低質量的振膜。Jim認為傳統單體為了提高振膜剛性,必須增加振膜質量,在原廠有一張很有趣的圖片,把傳統單體比喻為皮球,而Magneplanar則像是氣球,要「吹」動皮球不容易,一旦皮球移動了,也不是立刻就能停下來,代表傳統高質量的錐盆單體,並不是「說動就動、說停就停」。而Magnepan的振膜則是超薄的透明材質,厚度僅有0.0005mm,實際工作時就像是吹動氣球一般,輕輕一吹就會移動,但沒有外力就會立刻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