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爍今的王者之音 《時空之旅.沈媛管風琴獨奏》

說起志向高遠的作曲家,那就數馬勒了,一開始他以指揮家的身份立足樂壇,只可惜當年還沒有錄音技術,我們沒有機會聆聽到他的演繹。維也納是他職業生涯最輝煌的時期,他就職維也納歌劇院,出任院長以及指揮,算是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第二市長了,因為維也納人白天上班,晚上的時間基本上都在歌劇院。而馬勒不僅僅甘心於做一個指揮家,內心深處他總是有作曲的衝動與慾望,作為經常演繹經典交響樂和歌劇作品的指揮,面對古典音樂史上的這些一座座豐碑,輪到自己創作交響曲,壓力會有多大。馬勒的創作方式很有意思,指揮是他的主業工作,而只有樂季結束後的假期他才有時間去作曲。有人曾問他為什麼只創作交響曲,馬勒回答:我只有夏季作曲,在這麼短的假期里寫的作曲如果還要流傳千古的話,那隻能是大作品。馬勒的《第二交響曲》中,這部作品的手稿如今保持着樂譜手稿的拍賣紀錄,差不多4000萬人民幣,竟然比莫扎特《第九交響曲》和舒曼第二交響曲的手稿還要貴。這個作品不光有龐大的樂團編製,結束部分因為管風琴、合唱團的加入,會讓聽眾體驗到作曲家對於戰勝死亡的狂喜,高漲的氣氛和光芒四射的音樂效果,不但考驗樂團和指揮,會讓所有第一次現場聆聽的觀眾震撼一個晚上,聽唱片錄音,可能只有50%的效果。
因為管風琴是體積最大的樂器、音域最廣的樂器,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鍵盤樂器。演奏這件樂器可是需要手腳並用的,有時候甚至是手舞足蹈,因為與鋼琴不同的是,可不是鋼琴的腳只是踩踩踏板,管風琴有手鍵盤,還有腳鍵盤,手鍵盤兩側還有音栓,對應不同的音色:長笛音色、弦樂音色、簧管音色呢。現在不管國際國內的音樂廳也標配管風琴,但可是這件樂器可嬌氣了,保養起來非常麻煩,而且還費錢,以至於像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的皇家節日音樂廳、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都要籌錢整修管風琴,有不少業內人士都承認,咱們中國的市場拯救了國外的這些管風琴生產廠家: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經超過60座管風琴。但我們聽到的這些管風琴的機會不多,因為國內不少音樂廳有錢買管風琴,但很多都沒有持續的資金進行保養,就跟所有樂器一樣,管風琴也要經常演奏才能保持最好狀態。

星海音樂廳的管風琴就是業內非常值得學習的案例,星海音樂廳的這架管風琴出自捷克的Rleger-Kloss,該廠曾被指定為奧匈帝國的御用管風琴廠。建成當時是亞洲最大的巨型管風琴,價值近1000萬人民幣,重40噸、寬14米、高9米、深5米,配置四層手鍵盤、一層腳踏鍵盤、84音栓、加強弱音踏板,有音管近7000根。音管既有金屬管,也有木製管,最大的,可讓一個小孩鑽過;最小的,比筷子還細。星海音樂廳為這座「鎮廳之寶」經常舉辦專場音樂會,可以說為管風琴音樂的普及立下汗馬功勞。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國內最常被奏響、被世界各地管風琴大師演奏次數最多的管風琴。

此次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與星海音樂廳共創唱片廠牌「音樂廳之聲|THE SOUND OF CONCERT HALL」出版的首張專輯。就選擇了星海音樂廳這座「鎮廳之寶」來「獻聲」錄製,並邀請了國內著名的管風琴演奏家沈媛來演奏,國內會演奏管風琴的演奏家,可能一隻手數的過來,而沈媛應該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她是柏林藝術大學第一位華人管風琴博士,不光技藝高超,而且演奏過很多重要的管風琴:除了在柏林大教堂舉辦獨奏管風琴音樂會外,沈媛演奏過巴黎聖母院、法國凡爾賽宮、荷蘭哈萊姆聖巴弗大教堂等40餘台世界文化遺產級管風琴。

每一座管風琴的聲響都有自己的特色,怎麼展現星海音樂廳這座管風琴的「全面武功」?本張專輯的曲目選擇了來自德國巴洛克、法國巴洛克、古典主義時期、德國浪漫派、法國浪漫派、近現代等幾乎涵蓋所有音樂發展時期的多樣化管風琴作品。有考驗動態的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有不少考驗音響系統音色和透明度的作品,像莫扎特為八音笛管鍾而作的行板,還有貝多芬《為機械報時管風琴而作》組曲選段,都是很有意思的管風琴「甜品」。除了獨奏曲目外,專輯中還少不了加入管風琴的好搭檔:童聲合唱團,要知道像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也是經常在教堂與管風琴合作演出呢!本次專輯中管風琴與童聲合唱團合作那首門德爾松《三首眾讚歌之一》是最適宜測試音響系統解析力的,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宮小雲雀合唱團的小朋友們,聲音如同天籟一般,搭配管風琴那宇宙版深邃廣闊的效果,如果不能繞樑三日,或者太緊張不夠寬鬆,那可能真的要在檢查一下各個環節的搭配。

據說這張專輯效果能比肩發燒友人手一張的《黑教堂》,首批CD早已被搶購一空,如果覺得還不過癮,有條件的發燒友還可以選擇而原汁原味的全景聲Dolby Atmos版本。我相信錄音師楊震老師和他的整個錄製團隊能製作出這樣的錄音專輯,絕非偶然,也絕非一日之功,畢竟他們是最了解這座音樂廳和這座管風琴的人。希望他們能與太平洋影音繼續合作,推出不同制式的錄音大作,讓我們中國的發燒友們大飽耳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