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的原力《天龙Hi-Fi大提琴》

一般来说,黄金时代的古典音乐家,都不太喜欢录音。有些音乐家认为,录音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罐装食品,似乎只有在现场演奏,音乐家们的原力才能施展开来。著名的德国指挥旺德(Günter Wand)他说:“音乐就像是生命,谎言便是万恶之源。所以他晚年的录音大多是现场的录音,也很少重录,更不要提切利比达奇,他本身就拒绝录音,毕竟伟大的西方音乐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能够承载的多种演绎的可能性,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旦录音成型了,就似乎有种被“盖棺定论”的感觉。有没有在录音室里“营养不良”、畏手畏脚,到了现场就大展身手的音乐家?小弟还真能列举几个:比如说著名钢琴家Shura Cherkassky ,他在现场的演绎似乎都比录音室要精彩不少。有些音乐家在录音室里甚至产生过不合: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伯恩斯坦与另外一位钢琴家普莱西亚合作录制舒曼钢琴协奏曲,钢琴家认为他们之间没有沟通好,俗话说:就是两股原力/真气,无法汇集,劲儿没法往一处使。

所以指挥伴奏协奏曲,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简单劳动,录音完成后无论怎么说服他都不愿意出版,但唱片不出版,唱片公司没钱挣啊,毕竟录好了,也有成本在啊!据说钢琴家还自掏腰包,付了一笔费用,反正就是:钱我可以给,但是这个录音不能让公众听到。著名的大提琴家、指挥家罗斯特罗波维奇说:在录音的时候,不能有太多的维生素、个性表现,并且瞬间的火花绽放都消逝得无影无踪。所以罗斯特罗波维奇自己的有些曲目,录过了觉得没意思,甚至于像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这种大提琴家必备的“功课”,他觉得自己没把握拉得比别人好,所以说:只要杜普蕾这一个录音就够了(BBC其实留有他的现场录音)。

罗斯特罗波维奇也不能说录音少,毕竟他还玩指挥,甚至还弹钢琴(给夫人)伴奏,但在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这座高峰作品上,他可就输给另一位大提琴巨匠:斯塔克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年轻的时候倒是有些零散的录音,或者现场录音,但他自己认可的,像我们之前所说的“盖棺定论”版的,只有EMI版本了,而斯塔克竟然录制了五个版本的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全集!虽然是同行,但罗斯特罗波维奇与斯塔克的关系也不错,可能发现对方的原力值都不低。在斯塔克75岁大寿音乐会上,还是由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乐团给斯塔克伴奏的呢!可以说是英雄惜惜相惜。

而眼前天龙的这张Hi-Fi大提琴专辑,可以看作对于斯塔克大师琴声的一点点初步认识:曲目讨巧,录音逼真。先说说曲目讨巧,这张碟十多首小品,都是大提琴曲目中的甜品点心,包括圣桑的天鹅、舒伯特的音乐瞬间,法雅的火祭之舞等等,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啦!

咱们不但能听到斯塔克的美妙的琴声,里面的不少曲子也是有炫技的部分,要知道斯塔克可是一位大提琴技术宗师,他发展了不少大提琴演奏的技巧,而且乐于分享,晚年他是桃李满天下的。大提琴独奏曲目宝库中,有一首斯塔克老乡柯达伊所作的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其技巧之艰深,对大提琴家的演奏技巧提出了全方位的难题,在斯塔克那个年代,能把这首作品拿下的大提琴家,除了斯塔克以外,也不会超过五只手指了。

再者说说这个录音逼真,该专辑录制于70年代末,其实这个时候,正是斯塔克最成熟,最自由的时期,68年他在水星Mercury厂牌录制了非常著名的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可以说是他五次演奏巴赫中,在艺术构思和技巧发挥上最平衡的一个版本。

估计斯塔克自己也相当满意,不然他也不会在2008年发行复刻黑胶版的时候,还弄了200套签名特别版,斯塔克那时候已经属于归隐修仙的状态。了解斯塔克的朋友肯定知道,斯塔克在EMI、飞利浦、水星、RCA都有录音,但要数一数靓声的小品录音,可能只有在天龙厂牌的安可小品集了,这张录音也不会被打包进斯塔克的录音大包子里。

很多人会发现,很多音乐家都特别喜欢日本巡演,据说日本人接待音乐家的规格相当高,大师们都被伺候好了,被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狂热所感染,自然而然就愿意录音,而且那时候日本的录音设备也挺发达,比如说天龙厂牌当年引以为傲的PCM数码录音技术。大师演绎配上顶尖录音,真正名副其实的Hi-Fi大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