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Koda Takumi K-160 單聲道後級放大器

上一次,我們在香港御品音響的Divin Labs神曲工作室體驗了Robert Koda Takumi K-160的後級放大器,也與該產品的創始人Robert Koch進行了簡短的交流,從他的表達和思維就知道是搞技術的料子,而這一次的交流,讓我們對純甲類放大器的設計有了更深入和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認識到Hi-End這個極限天花板,其實還可以繼續往上撐的,能再頂出多少高度?這就是今天真正Hi-End設計師的功力所在。

因此,對於這種產品開發的力度和深度,相信不是我們認識的知名大廠能做到的,當中原因有二,一是不計成本(時間、精力和資金)的投入,也意味着產出極少;二是還必須得到伯樂的賞析和發掘,而御品音響顯然就是這種「極致」產品誕生的引導者和助燃劑,讓真正發燒的產品,與發燒的玩家建立真正紮實的橋樑,當天甚至讓Robert Koch與媒體及玩家的我,有了更多的傾聽、溝通和交流。

 

成就自己的品牌和產品

在介紹K-160之前,我還是很想先說一下它的「父親」Robert Koch,這個名字讓我與他定下的品牌名字Koda產生了很多的聯想。別看Robert Koch英文名字,他長相就是十足的西人面貌,但實際上Robert Koch一直久居日本,他的妻子就是一名日本人,因此他在文化層面上也有所日化。Robert Koch以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和音響公司為理想,並希望把自己的名字用到其上,但是他對於Koda這一部分就十分有想法,他的妻子名字為Toyoda,而他的姓則為Koch,於是他索性結合一起為KoDa,而正巧的是,妻子的母親娘家姓也為Koda,Koda家族來自日本Sendai區域,在布料織物製作上享譽國際。於是Robert Koch把產品名字定為Robert Koda。

Robert Koda創始人Robert Koch

Robert Koch自述是南非人,自己從12歲就開始發燒,年長後曾經負責過放大器和揚聲器的研發和製作。事實上他父親也是一名音響愛好者,也屬於資深的發燒玩家,Robert Koch深受影響。在一次走訪澳大利亞的機會,他拜訪了他父親認識的好幾位商家,其中一位是Audio Note/Kondo粉絲,也讓他明白了真空三極管從線路和聲音方面都是最為理想的架構。隨後他有了很多接觸Hi-End音響設備的機會同時也認識了很多行業的商家,從此更聆聽到了如Mark Levinson、Genesis等著名的大型器材。

出於自己對音響的熱愛和興趣,他打算投身音響製造企業。儘管他了解較多的電子專業技術,但是對於企業的生產管理和商業談判等學問都得重新認識和學習。隨後他在英國期間有幸加入到Audio Note工作,並有了更多的機會直接接觸日本Kondo廠家,而令他職業發展產生拐點的是Kondo San(Hiroyasu Kondo近藤公康,Kondo創辦人)的到訪,Kondo San十分賞識他,並邀請他跟隨自己到日本Kondo工作,而Robert Koch也在Kondo San身上也開拓了更廣闊的視野,也明白了Hi-End製造業所要面對的殘酷現實。但是不論怎樣,Robert Koch都一直懷着擁有屬於自己品牌的不變方向。直到Kondo San離世後,Robert Koch覺得也是時候開展屬於自己的事業了。

 

為好聲音硬碰技術

為什麼說Robert Koch在文化層面上較為日化呢?從以往K-10、K-15、K-70以及這次K-160來看,產品外觀都以「匠」字標識,看來日本的匠人精神對他的影響十分之深。不過從Kondo再到Robert Koda,在設計方面應該是有相近之處,但是絕對不允許一模一樣。同時Robert Koch更希望他自己的產品有着更多新的理念加入,因此在產品設計上,Robert Koch摒棄了傳統只使用電子管的做法。K-10和K-15前級均為晶體機,內部沒有一根膽管,而K-70單聲道後級放大器則出奇地使用了兩根5842三極管和一根6X5整流管,而到K-160上,整機則使用全電晶體線路和結構,沒有電子管所產生任何「電子管聲音」的問題。

在訪談中,Robert Koch表示K-70採用電子管(三極管)完成所有的電壓增益,在那個時候確實是所能製造最優秀的產品,而今天來說它並不完美,因此接下來他開始了長達10年時間的研發,並發現電子管三極管可以輕鬆實現極佳的聲音表現,但是電子管本身的機械結構也存在固有的問題。儘管電晶體也有它自己的問題,不過並不是在電子機械層面。因此大家可以看到每一种放大技術都有自身的聲學特性,於是他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創新性地使用了全新的方案,憑藉專利的設計技術,使所設計的電晶體聲音比電子管來得更加甜美和清晰。從K-70進化到K-160最新的電晶體電壓放大器之後,創造出了一條比過去其他所有電子管/電晶體為基礎放大設計的聲音更為美妙、動聽、真實的發展道路。從設計上可以看出Robert Koch的態度及主張,Robert Koda絕非就是電晶體的產品,儘管Robert Koch比較傾向,但是Robert Koda依然以聲音作為第一位。

我們依然把焦點回到這款全新的K-160上,這是繼K-70後的又一款頂級後級放大器產品,是技術突破和Robert理想的終極結合。K-160以全電晶體打造,在8Ω負載是每聲道輸出為150W(總諧波失真小於1%),在1KHz信號5W輸出時失真低至0.0009%。另外,在組件上,K-160由市面上品質最優秀的發燒級元器件組成,這些元器件經過精心選擇,使得這款放大器成為了工藝精湛的典型產品。在整個電路中不會對音質造成影響,Robert Koda選用了品質最佳的工業級部件以保證其工作壽命,在需要的環節還採用了工程定製的部件。

好聲音源於好的設計理念,K-160所使用的設計方式比較獨特,儘管已經應用上普世公認的「甲類放大」,同時還採用超過8組恆定電流的放大模組。Robert Koch深深知道甲類的好處以及極高偏置電流所帶來的魅力,他認為很多設計上先天不足的都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巧妙避免,而K-160採用了K-70中首次得到應用的獨特「雙單端放大」模式,並對這種模式再進一步設計及改善。K-160在設計上沒有使用任何「推挽」放大電路,因此完全避免了交越失真和其他異常情況的發生,在線路設計上K-160能實現理想的零負反饋(組件中集成了「超低級接地」技術,對電源進行凈化和調製,以實現對高頻噪聲的「屏蔽」),由於失真已經被降到可聞極限之下,所以不需要作任何的「誤差」校正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K-160在放大級上只有兩個,第一級實現電壓增益:26dB,第二級完成電流增益。每一組放大環節相互完全分離地執行各自的任務、實現各自的功能。第一級放大部分被施加了極高的電壓(160V),從而簡化放大線路,「自然地」降低失真和有害的噪聲。這种放大模式組成了性能強勁的兩級放大架構,這就是為什麼不需要整個放大電路上施加任何反饋或「誤差」校正措施。這種創新的設計方式降低了由多重放大級造成的不必要的複雜性和失真產生,同時又保證在操作方式上是100%的獨立。與之前的K-70相比,K-160失真降低了十倍,同時在面對低阻抗時功率輸出則提升了八倍之高。

 

電源,重中之重

頂級的放大器離不開對電源的選用和精心設計,好的電源也是高功率驅動的保障。電源供應系統採用零調製,自然不存在任何環形電流或信號中斷的情況,無論音量級和負載多少,放大器始終由穩定一致的直流電源供電。相比之下,傳統的後級功率放大器設計會通過電源供應系統的環路不斷地向揚聲器傳輸相同量級的中斷信號電流,而電源供應系統的這種設計方式會嚴重地損害音質。

針對這種普遍問題,K-160需要獨特和突破的方案。與傳統「大就是好」的電容式電源供應系統相比,應用電抗電源至少有三大重要的優勢。首先,由於變壓器發熱小得多,所以它對於電源變壓器的利用有效得多。因此,K-160不需要採用「超大型」的電源變壓器,大型變壓器的內部也更容易產生噪聲,影響到接地和信號通道。其次,在傳統電源供應系統經常會出現的直流輸出「紋波」電壓大幅減少。實際上,採用電抗電源可以將不需要的電壓紋波平均減少12dB,而在較高頻段可以進一步再減少10dB。

此外,通過電阻和濾波電容的電流紋波也會大幅減少大約八倍。由於由電流紋波引起的溫度升高每增長10度,電流產生的溫度就會指數級上升,並且電容的壽命也會減半,所以電抗電源架構可以大大延長我們的濾波電容的使用壽命。另外,標準電源供應系統的高電流脈衝會通過程序和揚聲器相關的需求進行調製。由於電流脈衝是通過交流線圈和電源線材進行傳輸,這方面的任何瑕疵都會表現為音質的下降。因此,K-160在反應電源供應系統的特殊設計與兩級放大結構相配合,自然也確保了音質的終極純凈度。

 

Hi-End,更是匠人精神的體現

K-160由最初到末尾的每一個步驟,每台K-160都是由其設計師進行裝配,每塊電路板都是由手工布線而成,每個焊點都是由人工進行清潔同時逐一檢查。機器的每個部件都經過預先測試、精心選擇和匹配。

對於高出貨量和快速生產周期絕對不是K-160所追求的目標,而唯一堅守的則是「工匠」精神的展現,並以保證完美和出色的特點。而在外觀方面,奢華和優雅的追求也是K-160作為頂級Hi-End放大器所不能忽視的細節。

 

重播的音樂有粘性,有張力

作為傳統模放系統,前級為K-15,後級K-160直接驅動御用的「大神曲」。為了讓我有更多準確的判斷,御品Chris在訊源方面分別以西班牙WADAX Atlantis Transport與Atlantis Reference DAC進行搭配,以及模擬黑膠唱盤作為訊源。

Takumi K-15 EX前級放大器

首先以WADAX超級轉盤解碼為開首,在播放爵士女伶的人聲專輯時,模擬的線性感、飽滿性以及高密度把整個聽音空間「灌滿」,人聲富有很濃的粘性和張力,令聲音展現出極佳的模擬真實性和厚度。對了!這種特質好像更多在高偏置的甲類單端電子管後級才有的體驗,竟然發生在電晶體後級上,而且聲音當中更展現出電子管放大器所沒有的聲音特點:高分析力、平衡、高功率大瞬態。憑藉K-160如此出色的線性表現,搭配Göbel Audio Divin大神曲時把錄音當中豐富的信息和細節展現清晰,人聲高分析並不以刺耳和高亢為代價,相反是自然和真實而帶來的耐聽性,在這裡我們感受到什麼叫真正意義上的高傳真性。

西班牙WADAX Atlantis Reference DAC頂級旗艦解碼器

相比以往我所聆聽的純甲類單端後級,要做到超大功率體積需要成倍增大,但Robert Koch以「雙單端放大」架構設計令後級放大在標準體積下達到驚人的高偏置輸出,而所帶來的效果更超出我以往所聆聽的同類型產品。例如在播放小提琴樂章以及人聲和樂器合奏的曲目。小提琴拉奏時的那種纖細感展現出極強的音樂張力、飽滿感、厚度和韌度,聲音模擬自然有張力,弓弦拉奏之間的力度和韌度都得到很好的彰顯。K-160所還原的聲音在密度、粘度和糯感方面都是我印象之最了,這種難得的模擬感也註定讓每一位聆聽者欲罷不能!

而在播放馬勒的爆棚之作,這類型樂曲大多以甲乙類放大器所歡迎,但在K-160上我發現不論場面感、音樂畫面感、層次感以及瞬態表現上,甚為驚人!樂器的布局以及定位,場面的縱深和寬廣程度,在如此理想的聽音室感受下如臨演奏現場,每一秒的聆聽都是高質量的享受。在K-160的還原下,聲音的爆發力和能量感都超越了我對甲類的認知。

換上黑膠唱盤,從源頭到下游放大全程模擬,但反過來讓我十分驚嘆WADAX Atlantis Transport與Atlantis Reference DAC超然的模擬還原性。在聆聽黑膠時,我們驚訝WADAX的聲音風格竟然可以與純黑膠播放有着如此接近和一致的表現。西班牙的WADAX對數模還原的執着確實非一般解碼廠商能同日而語!

在播放《Brothers in Arms》Money For Nothing,曾經我也在大型系統上有所聆聽,而以Göbel Audio Divin大神曲還原下,通過能量的爆發和瞬態的響應都能感受到K-160有極強的儲備。吉他和人聲不因為龐大的聲場而有所掩蓋,相反聲音十分清晰,分析力出眾,整體展現電晶體機優勝的平衡感。隨後在播放美國小提琴家Michael Rabin的好萊塢碗形劇場交響樂團,在K-160及大神曲的演奏下,音效之佳可謂驚艷,音色通透、濃郁的模擬感和膽味都在K-160中不過不失地全面展現。除了分析力超強外,音樂感染力在如此有密度感、質感、粘性和糯感的音質下把激昂和超高技巧的小提琴演奏還原得入木三分和全神。而在Milstein Encores安可專輯上同樣展現古典音樂綿密和富有質感的音樂美感。

這次的聆聽給我印象很深的是,K-160把Göbel Audio Divin大神曲發揮到更高的境地,不論功率抑或高密度的聲音表現和傳真的模擬感,聆聽者在聆聽古典曲目的還原上如置身於現場,這種模擬的線性和質感,以及平衡度和耐聽性刷新了我對甲類高偏置電晶體放大器的認識和體驗。如果你對Robert Koda Takumi K-160後級感興趣,可以到香港御品音響處聆聽。

預約電話:(852)9181 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