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别有用心的中西合璧唱片 《丝路弦韵》

家里两位老人家退休后吵着学音乐,我大惑不解,他们说:现在似乎不时兴什么跳广场舞了,太嘈杂,队伍也过于庞大,有时候被人投诉太扰民,声音过大。所以现在老人家们要举办点什么茶余饭后的文娱生活,都喜欢到公园里搭伙唱歌、锯弦敲琴,有点复兴当年私伙局的味道。一开始我是挺支持他们学音乐知识、学乐器的,老人家玩儿嘛,图个乐子,总不能像我们现在小朋友那样,学个钢琴,还要趁着年纪小,因为长大了父母打不过他们了。

可是我最反感的是,他们学习音乐知识、学习乐器,从学习简谱开始起步,这真的是令我有些气愤了,简谱这种东西啊,传说是18世纪的法国诞生的,据说还是那位伟大的卢梭先生发明的,对,就是那位大家很熟悉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可是当时法国音乐界的从业者们,都不太接受他这一套,后来卢梭发明的这套东西经由严谨德国人加工改良后,逐渐发展成我们现在这个样子。但重点是,这个东西实际上呢,虽然是西方人发明的,但用的最欢的,还是我们亚洲人,日本、中国、朝鲜等国家用的最多。但是实际上,西方世界并不接受这套数字记谱系统,所以我为什么不希望父母学简谱,虽然上手快,虽然是方便老人们学习音乐知识,唱唱歌足矣,但严重破坏了了解音乐的正确方式与道路,都难怪说老人喜欢用老人手机,把不必要的功能简化,能发短信和打电话就行,可是这样的理解用在学习音乐上可万万不可。

西方人为什么不用简谱呢?原因很简单,他们西方音乐的特征在简谱上完全体现不出来。如果你学过五线谱,你会发现五线谱所呈现的信息量,完全跟简谱不少一个量级的。音乐所需要体现的细节,包括、力度、表情、甚至还有音乐的结构、空间感、每个声部之间的关系、线条,五线谱上都可以呈现,网上有段子说,为什么钢琴老师往往是对乐曲的前几个小节能讲上个吧小时,因为五线谱上的一开头就把这首作品该预先告诉演奏家的提示都写好了,你也不用瞎琢磨,也不用猜。

 

相信各位很想知道我怎么说服老人家学五线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给他们听听眼下这张二胡与交响乐队的精彩录音唱片《丝路弦韵》就行!老人家听完第一轨就赞叹到:好家伙,这二胡能跟这么庞大的西方交响乐团杠上了!太厉害了!我跟他们汇报:你以为人家二胡老师是吃素的吗?魏国老师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二胡硕士研究生,他打破了这一专业的最高学历。老人家又问我,这个中西合璧靠的什么?这外国音乐家要演中国曲子,是看什么谱子?这下终于撞到我都枪口上了:这外国专业音乐家,看的都是五线谱,这张唱片里的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是国家级的交响乐团,人家一般都是演西方古典音乐的,都是用五线谱!人家二胡大师魏国肯定也是看的五线谱。

说回这张唱片,很多朋友问我,这民族乐器的协奏曲,似乎很少在现场听过,笔者就曾经在中俄文化年的内部演出中,听过由俄罗斯指挥大师费多谢耶夫伴奏的天团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与民族乐器的演出,那都不少公开售票的,所以像这样的国外交响乐团搭配民族乐器的录音,确实也可以看出级别不一般,费多谢耶夫虽然懂五线谱,更懂交响乐总谱,据说他自己还作曲,可是在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法上,他可能懂的还没有我们这张唱片中指挥家范焘那么多。天弦唱片一直在推广中国优秀交响作品上不遗余力,包括《幻蝶》、《天弦》等一系列经典的发烧作品都是最好的佐证。现在都在提倡怎么样讲好中国故事,从这张《丝路弦韵》就能看出来,像《鸿雁》、《红梅随想曲》、《玩儿山歌》这些的选取选材,就可以看出整个制作团队的“别有用心”!虽然说这些都是新作品,可是素材还是那些不陌生,而且传统接地气的素材,这些作品证明,我们国家的音乐家们,既懂得写中国民族乐器,也能写西方交响乐曲,更能写好中西合璧的协奏曲,要知道在平衡独奏民乐和庞大的交响乐队之间的音响关系,有时候不光是要靠天赋,而且也要靠实践,实践从哪儿来?我相信,他们起码熟悉西方交响乐队,也经常泡排练,这就是实践的来源。像这张唱片里的《冰舞》,这是演奏家魏国创作的,为了更好展现运动员在冰上的优美舞姿,魏国把小提琴的演奏吸收到二胡的演奏技巧中来。我相信除了实践之外,这也要靠一点点想象力。我估计录音时他的演奏绝对把身旁那些交响乐团里的小提琴演奏家们吓坏了!希望这样别有用心的唱片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