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別有用心的中西合璧唱片 《絲路弦韻》

家裡兩位老人家退休後吵着學音樂,我大惑不解,他們說:現在似乎不時興什麼跳廣場舞了,太嘈雜,隊伍也過於龐大,有時候被人投訴太擾民,聲音過大。所以現在老人家們要舉辦點什麼茶餘飯後的文娛生活,都喜歡到公園裡搭夥唱歌、鋸弦敲琴,有點復興當年私伙局的味道。一開始我是挺支持他們學音樂知識、學樂器的,老人家玩兒嘛,圖個樂子,總不能像我們現在小朋友那樣,學個鋼琴,還要趁着年紀小,因為長大了父母打不過他們了。

可是我最反感的是,他們學習音樂知識、學習樂器,從學習簡譜開始起步,這真的是令我有些氣憤了,簡譜這種東西啊,傳說是18世紀的法國誕生的,據說還是那位偉大的盧梭先生髮明的,對,就是那位大家很熟悉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理論家,可是當時法國音樂界的從業者們,都不太接受他這一套,後來盧梭發明的這套東西經由嚴謹德國人加工改良後,逐漸發展成我們現在這個樣子。但重點是,這個東西實際上呢,雖然是西方人發明的,但用的最歡的,還是我們亞洲人,日本、中國、朝鮮等國家用的最多。但是實際上,西方世界並不接受這套數字記譜系統,所以我為什麼不希望父母學簡譜,雖然上手快,雖然是方便老人們學習音樂知識,唱唱歌足矣,但嚴重破壞了了解音樂的正確方式與道路,都難怪說老人喜歡用老人手機,把不必要的功能簡化,能發短訊和打電話就行,可是這樣的理解用在學習音樂上可萬萬不可。

西方人為什麼不用簡譜呢?原因很簡單,他們西方音樂的特徵在簡譜上完全體現不出來。如果你學過五線譜,你會發現五線譜所呈現的信息量,完全跟簡譜不少一個量級的。音樂所需要體現的細節,包括、力度、表情、甚至還有音樂的結構、空間感、每個聲部之間的關係、線條,五線譜上都可以呈現,網上有段子說,為什麼鋼琴老師往往是對樂曲的前幾個小節能講上個吧小時,因為五線譜上的一開頭就把這首作品該預先告訴演奏家的提示都寫好了,你也不用瞎琢磨,也不用猜。

 

相信各位很想知道我怎麼說服老人家學五線譜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給他們聽聽眼下這張二胡與交響樂隊的精彩錄音唱片《絲路弦韻》就行!老人家聽完第一軌就讚歎到:好傢夥,這二胡能跟這麼龐大的西方交響樂團杠上了!太厲害了!我跟他們彙報:你以為人家二胡老師是吃素的嗎?魏國老師是我們國家第一個二胡碩士研究生,他打破了這一專業的最高學歷。老人家又問我,這個中西合璧靠的什麼?這外國音樂家要演中國曲子,是看什麼譜子?這下終於撞到我都槍口上了:這外國專業音樂家,看的都是五線譜,這張唱片里的烏克蘭國家交響樂團,是國家級的交響樂團,人家一般都是演西方古典音樂的,都是用五線譜!人家二胡大師魏國肯定也是看的五線譜。

說回這張唱片,很多朋友問我,這民族樂器的協奏曲,似乎很少在現場聽過,筆者就曾經在中俄文化年的內部演出中,聽過由俄羅斯指揮大師費多謝耶夫伴奏的天團柴可夫斯基交響樂團與民族樂器的演出,那都不少公開售票的,所以像這樣的國外交響樂團搭配民族樂器的錄音,確實也可以看出級別不一般,費多謝耶夫雖然懂五線譜,更懂交響樂總譜,據說他自己還作曲,可是在中國民族樂器的演奏法上,他可能懂的還沒有我們這張唱片中指揮家范燾那麼多。天弦唱片一直在推廣中國優秀交響作品上不遺餘力,包括《幻蝶》、《天弦》等一系列經典的發燒作品都是最好的佐證。現在都在提倡怎麼樣講好中國故事,從這張《絲路弦韻》就能看出來,像《鴻雁》、《紅梅隨想曲》、《玩兒山歌》這些的選取選材,就可以看出整個製作團隊的「別有用心」!雖然說這些都是新作品,可是素材還是那些不陌生,而且傳統接地氣的素材,這些作品證明,我們國家的音樂家們,既懂得寫中國民族樂器,也能寫西方交響樂曲,更能寫好中西合璧的協奏曲,要知道在平衡獨奏中樂和龐大的交響樂隊之間的音響關係,有時候不光是要靠天賦,而且也要靠實踐,實踐從哪兒來?我相信,他們起碼熟悉西方交響樂隊,也經常泡排練,這就是實踐的來源。像這張唱片里的《冰舞》,這是演奏家魏國創作的,為了更好展現運動員在冰上的優美舞姿,魏國把小提琴的演奏吸收到二胡的演奏技巧中來。我相信除了實踐之外,這也要靠一點點想像力。我估計錄音時他的演奏絕對把身旁那些交響樂團里的小提琴演奏家們嚇壞了!希望這樣別有用心的唱片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