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情歌,英格柏汉普汀克《Engelbert Calling》

我经常跟朋友聊起我的中学音乐教育,不开玩笑,我的流行音乐启蒙要到高中年代才开始,我小时候家里都是听古典音乐的,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什么卡拉扬、伯恩斯坦、加上那些李云迪、朗朗、马友友这些人构造了我的童年时期,所以小学初中音乐课我基本不用听课的,小学音乐老师最敷衍啦,我心想:讲的什么玩意儿,老师们都是照本宣科,优秀一点的老师,可能会略微细致讲一点实际内容,介绍音乐家生平啊什么的,不过也就是泛泛而谈罢了,真正也不能触碰到什么音乐是实质内容。关键是老师们有时候也要为了哄小孩,如果表现好就每堂课最后给我们播迪斯尼动画,为了能够十几分钟的迪斯尼动画片,大家也就乖乖听课配合,小朋友们在这种时候竟然有一种不用宣说的默契。

真正有意思的,高中的那位音乐老师算是一位,她一上来,也是照本宣科,可是也就介绍课本内容半节课,剩下半节课她竟然给我们开始科普猫王、迈克尔·杰克逊、惠特尼·休斯顿这些个西方流行音乐天王天后,我算是真的开了眼,老师给我们播放了MJ的那些个MV视频,一首Beat it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就像是第一次看西方好莱坞的电影那种被启蒙的感觉。当然了我到现在也不能说真正喜爱这些流行音乐,但我确实被震撼到了。
 

后来随着懂一些英语,倒是能真正听得懂他们唱的是大概什么内容,发现这些流行音乐天王天后唱的歌词吧,也不能说有多深奥,如果要跟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鲍勃·迪伦(Bob Dylan)相比,那真的是没有什么文采,但这些个天王天后真正令人仰望的能力在于,他们能化腐朽为神奇,让你真正感动的是他们的歌唱功力,后来我看张亚东聊起惠特尼·休斯顿,他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有些人是靠歌曲中的一句感动,有些人却把再烂的歌词都能把你唱起鸡皮疙瘩。张亚东甚至把他们的歌声比作一件表现力强大的乐器,就像我们这代年轻人心目中的天后玛丽亚·凯莉,张亚东形容她的歌唱实力直接表现为高音真唱,低音却是假唱,这种虚实结合起来,而且加上他们能收放自如,就是让我们听众能起鸡皮疙瘩的真正秘密。
 
手头这张被称作英国猫王的英格柏·汉普汀克肯定也知道能让听众起鸡皮疙瘩的真正秘密。
他15岁就接触到了流行音乐,还可以学萨克斯,后来出道他给自己取了艺名叫盖瑞多赛﹙Gerry Dorsey﹚,开始以此名号闯荡江湖。不过他还是以萨克斯风演奏为主。一次演出,他客串演唱了几首歌,不料观众们大为兴奋,纷纷起立叫好,使他对自己的歌声产生信心。
 

1957年,他觉得在莱彻斯特没混出头,于是跑到伦敦碰碰运气,寻找成为职业歌手的机会。但当时英国乐坛正在披头四的无上旋风之中,他这种歌路根本没有生存空间。小有名气的经纪人米尔斯﹙Gordon Mills﹚听他的演唱,点醒他:小伙子,或许改个艺名能转运,于是听从了米尔斯的建议,把艺名改为英格柏汉普汀克﹙Engelbert Humperdinck﹚。似乎是为了和德国一位著名作曲家攀亲戚,这位作曲家也有被翻译成洪佩尔丁克的,他最著名作品莫过于童话歌剧《糖果屋》﹙Hansel und Gretel﹚。这部歌剧由德国作曲家兼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首演,大获成功,一举蜚声世界。虽然是个德国名字,但是却很容易让人留下印象。改了名字之后,英格柏汉普汀克真的改运了,米尔斯替他争取到了Decca唱片公司的合约,出了几张唱片。
 

好在当年通讯不是很畅通,1966年,经纪人米尔斯在美国无意中听到首不怎么红的乡村歌曲《Release Me》,突发灵感,将它带回英国改写,交给英格柏去唱。在电视节目上,他就顺带唱了这首新歌,不料电视台的Call in电话立刻满线,观众们都想知道这个歌星是谁,在哪儿能买这首歌的专辑。1967年初,英格柏的这张单曲唱片在伦敦上市,第二天就把披头四的《Penny Lane》挤下榜,成为流行排行榜第一名,并且气势如虹连贯六周榜首。紧接着,《There goes my everything》与《The Last Waltz》均获得佳绩,其中《The Last Waltz》更蝉联七周冠军,一上市便成为金唱片。英格柏更创下一项纪录﹕一日之内于英美两国销售唱片八万张,是一项令人乍舌的成绩。
 

在那个曾经闪亮璀璨的年代,每一首动人的歌曲,总能打动心弦荡漾,在这样怀念的旋律里,教人在美丽温馨的氛围中徜徉,这么多年过去了,英格柏已经算是圈内的老大哥了,眼下这张专辑《Engelbert Calling》英格伯·汉普汀克Call来了好几位好友,一起合作灌录了这张专辑,也侧面证明了作为英国猫王在乐坛的地位,英格柏的歌声极具磁性与感性,唱起情歌来具有无比的感伤与浪漫,略带鼻腔共鸣的嗓音,这样的歌声,可能跟我们当下时兴的唱法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在专辑中聆听到不一样的魅力,特别是他的高声区,你就会明白为何歌迷要封他为“浪漫之王”、“永远的情歌王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