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爵士乐(三)

这是拉丁爵士乐第三辑,我将接着上一期的内容,继续介绍本专辑的歌曲(从第51-75首的拉丁爵士乐)。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

哈维尔.库加特和他的乐团

Xavier Cugat Et Son Orchestre(哈维尔.库加特和他的乐团)是由西班牙裔古巴音乐家、指挥家和演员哈维尔.库加特(Xavier Cugat)领导的音乐团体。库加特出生于1900年1月1日,西班牙赫罗纳,1990年10月27日在巴塞罗那去世。他以将拉丁音乐,特别是恰恰恰(cha-cha-cha)、伦巴(rumba)和曼波(mambo)推广到美国和全球而闻名。

曲目51、WALTER WINCHELL RHUMBA(Morales-Sigman)

录制时间:1941

《Walter Winchell Rhumba》是一首由莫拉莱斯(Morales)和西格曼(Sigman)创作的伦巴(Rhumba)风格的音乐作品,发表于1941年。这首曲子以当时着名的美国记者和广播评论员沃尔特.温切尔(Walter Winchell)的名字命名,他是20世纪中期美国媒体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犀利的新闻评论和广泛的知名度而闻名。这首曲子是典型的拉丁风格音乐,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拉丁音乐的热情。当时,拉丁音乐和舞蹈(如伦巴、曼波和恰恰恰)在美国非常流行,许多乐队和音乐家都尝试将拉丁节奏融入他们的作品中。活泼的节奏、丰富的打击乐器和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非常适合跳舞。

曲目52、AMOR(Ruiz-Lopez-Skylar)

录制时间:1944

Amor是一首由Ruiz、Lopez和Skylar创作的经典歌曲,发表于1944年。这首歌是为电影《Broadway Rhythm》创作的,并由卡门.卡斯蒂略(Carmen Castillo)演唱。《Broadway Rhythm》是一部美国音乐剧电影,由Roy Del Ruth执导,于1944年上映,影片中融入了许多音乐和舞蹈表演。《Amor》是一首充满浪漫情感的歌曲,歌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赞美。

曲目53、MISIRLOU(Pina-Wise- Russell)

录制时间:1944

《Misirlou》是一首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影响力的经典歌曲,最初由希腊作曲家尼古斯.鲁索斯(Nikos Roubanis)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后来由Fred Wise、Milton Leeds和S.K.Russell在1944年重新编曲并填词。这首歌的旋律源自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的传统音乐,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

曲目54、LA NEGRA LEONOR(Fernandez)

录制时间:1944

《La Negra Leonor》是一首由Fernandez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这首歌是典型的拉丁音乐风格,融合了古巴、波多黎各和其他加勒比地区的音乐元素,具体风格取决于作曲家的背景和创作意图。1940年代是拉丁音乐在美国和国际上逐渐流行的时期,许多拉丁风格的歌曲和舞蹈(如伦巴、曼波和恰恰恰)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广泛欢迎。《La Negra Leonor》是以一位名叫Leonor的女性为主题,歌词讲述了她的人生故事、爱情或某种情感经历。

曲目55、RUMBA RUMBA(Valencia-Pafumy-Gallop)

录制时间:1944

《Rumba Rumba》是一首由Valencia、Pafumy和Gallop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并出现在电影《Two Girls and a Sailor》(《两个女孩和一个水手》)中。

这部电影是一部美国音乐喜剧电影,由Richard Thorpe执导,米高梅公司出品,于1944年上映。影片以轻松幽默的剧情和丰富的音乐表演为特色,展现了1940年代的音乐和舞蹈风格。

曲目56、LINDA MUJER(Duchesne)

录制时间:1944

《Linda Mujer》是一首由Duchesne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这首歌的标题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美丽的女人”,歌词围绕对一位美丽女性的赞美或情感表达展开。1940年代是拉丁音乐(如伦巴、曼波、波莱罗等)在国际上逐渐流行的时期,许多拉丁风格的歌曲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广泛欢迎。《Linda Mujer》是一首充满浪漫情感的拉丁风格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轻快,适合跳舞或欣赏。

曲目57、BRAZIL(Barroso-Russell)

录制时间:1944

《Brazil》(葡萄牙语名《Aquarela do Brasil》)是一首由巴西作曲家阿里.巴罗索(Ary Barroso)于1939年创作的经典歌曲,后来由S.K.Russell填上英文歌词。这首歌是巴西音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巴萨诺瓦(Bossa Nova)和桑巴(Samba)风格的重要作品。1944年,这首歌出现在迪士尼动画电影《Saludos Amigos》(《致候吾友》)中,进一步推动了其国际知名度。《Saludos Amigos》是迪士尼制作的一部以拉丁美洲为主题的动画电影,旨在加强美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曲目58、THE CONTINENTAL(Conrad-Magidson)

录制时间:1944

《The Continental》是一首由Con Conrad(康拉德.康拉德)和Herb Magidson(赫布.马吉德森)创作的经典歌曲,最初为1934年的电影《The Gay Divorcee》(《快乐的离婚者》)而创作。这部电影由马克.桑德里奇(Mark Sandrich)执导,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和金杰.罗杰斯(Ginger Rogers)主演,是20世纪30年代最着名的音乐喜剧电影之一。《The Continental》因其轻快的旋律和优雅的舞蹈编排而广受欢迎,并成为电影中的亮点之一。

曲目59、BRUCA MANIGUA

录制时间:1944

《Bruca Manigu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阿森西奥.罗德里格斯(Arsenio Rodriguez)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阿森西奥.罗德里格斯是20世纪古巴音乐的重要人物,被誉为“现代古巴音乐之父”,他对古巴音乐的发展,特别是对“son cubano”(古巴颂)和“mambo”(曼波)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Bruca Manigua》是一首充满非洲-古巴(Afro-Cuban)音乐元素的作品,歌词反映了古巴黑人的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他们在奴隶制时期的苦难和对自由的渴望。歌曲的标题“Bruca Manigua”可以理解为“荒野”或“丛林”,象征着奴隶们逃离压迫、追求自由的艰难旅程。

曲目60、JARABE TAPATIO(MEXICAN HAT DANCE)

录制时间:1944

《Jarabe Tapatio》,也被称为《Mexican Hat Dance》(墨西哥帽子舞),是墨西哥最着名的传统民间舞蹈和音乐之一。虽然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或19世纪初,但它在20世纪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墨西哥文化的象征之一。1944年,这首歌可能被重新编曲或录制,以适应当时的音乐风格和听众的喜好。

曲目61、BESAME MUCHO

录制时间:1944

Besame Mucho》是一首由墨西哥作曲家康苏埃洛.贝拉斯克斯(Consuelo Velazquez)于1940年创作的经典歌曲,后来由Sunny Skylar填上英文歌词。这首歌是拉丁音乐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被誉为“拉丁情歌的国歌”。1944年,这首歌出现在电影《Follow The Boys》(《追随男孩们》)中,并由尼塔.罗莎(Nita Rosa)演唱。《Besame Mucho》的歌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渴望和热情,歌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多多吻我”。歌曲的旋律优美动人,充满了浪漫的情感,使其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的情歌。自问世以来,这首歌被无数艺术家翻唱和重新演绎,包括安德烈娅.博切利(Andrea Bocelli)、娜塔莉.科尔(Natalie Cole)、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等。

曲目62、MI SOMBRERO

录制时间:1944

《Mi Sombrero》是一首由Xavier Cugat、Berios和Stillman共同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 Xavier Cugat是20世纪拉丁音乐的重要人物,以其对拉丁音乐(如伦巴、恰恰恰和曼波)的推广而闻名。他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古巴、西班牙和美国的元素,深受全球听众的喜爱。《Mi Sombrero》的标题在西班牙语中意为“我的帽子”,具有浓郁的墨西哥传统音乐风格,节奏明快活泼,通常以快速的旋律和强烈的鼓点为特色,能让人感受到墨西哥音乐的热情与活力。

曲目63、ALI BABA(Lecuona-Miller)

录制时间:1944

《Ali Baba》是一首由古巴作曲家埃内斯托.莱库奥纳(Ernesto Lecuona)和词作家Bob Miller共同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埃内斯托.莱库奥纳是20世纪古巴音乐的重要人物,以其对古巴古典音乐和拉丁音乐的贡献而闻名。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巴传统音乐、西班牙音乐和古典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风格。

曲目64、TIERRA VA TEMBLA

录制时间:1944

《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由Merceron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歌名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大地在颤抖”,暗示了某种强烈的情感或事件。1940年代是拉丁音乐(如伦巴、曼波、恰恰恰等)在国际上迅速流行的时期,许多拉丁风格的歌曲在这一时期受到了广泛欢迎。《Tierra Va Tembla》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拉丁风格歌曲,旋律和节奏可能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曲目65、CHIU CHIU(Molinaro)

录制时间:1944

《Chiu Chiu》是一首由Molinaro创作的歌曲,发表于1944年,并出现在电影《You Were Never Lovelier》(《你从未如此可爱》)中。这部电影是一部浪漫音乐喜剧,由威廉.塞特尔(William A.Seiter)执导,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和丽塔.海华斯(Rita Hayworth)主演,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出品,于1942年上映。影片以阿根廷为背景,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浪漫情节,展现了拉丁美洲的文化风情。

曲目66、TICO TICO

录制时间:1944

《Tico Tico》是一首享誉全球的巴西经典音乐作品,原名为《Tico-Tico no Fuba》(意为“玉米粉上的雀鸟”),由巴西作曲家泽昆哈.德.阿布雷乌(Zequinha de Abreu)于1917年创作。1944年,这首歌因重新编曲和国际化推广而广为人知,尤其是通过阿尔.迪斯蒙德(Aloysio de Oliveira)和埃拉斯莫.卡洛斯(Erasmo Carlos)等人的填词(可能涉及合作者Drake的贡献),以及好莱坞电影和拉丁音乐热潮的推动。阿布雷乌的《Tico-Tico no Fuba》属于巴西传统音乐风格“肖罗(Choro)”,以轻快的节奏、复杂的旋律和即兴演奏为特色,灵感源自巴西本土的鸟类啼鸣声。1940年代,随着拉丁音乐在美国的流行,这首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如英语版《Tico Tico》),并融入摇摆乐和爵士元素,成为国际舞曲的经典。

曲目67、TUMBA EL QUINTO

录制时间:1950

“Tumba”:在拉丁音乐语境中,常指一种节奏型(如非洲-古巴鼓乐的复合节拍),或与舞蹈相关的动词(如“击倒”“舞动”)。

“El Quinto”:在古巴音乐中,“quinto”是康加鼓(Conga)中的高音鼓,负责即兴演奏和复杂节奏,象征非洲-古巴音乐的灵魂。标题可能暗示以鼓乐为核心的编曲,或隐喻某种社会文化主题。

曲目68、VIVE COMO YO

录制时间:1950

“Vive Como Yo”(“像我一样生活”)可能传递个人主义、自由精神或社会批判的主题,常见于1950年代拉丁音乐中(如古巴革命前的社会变革思潮)。“Cairo”是作曲家、1950年代是拉丁音乐的黄金时代,古巴的曼波(Mambo)、墨西哥的流浪者音乐(Mariachi)和波多黎各的普莱纳(Plena)蓬勃发展。此时期音乐常融合社会议题与舞蹈节奏,如Benny More的《Bonito y Sabroso》或Perez Prado的《Mambo No.5》。“像我一样生活”暗含对传统束缚的反抗,或倡导个体自由,呼应1950年代拉丁美洲城市化与青年文化兴起。

曲目69、DONKEY SERENADE

录制时间:1949

《Donkey Serenade》(驴子小夜曲)是一首经典的音乐剧歌曲,由捷克裔美国曲家鲁道夫.弗里姆(Rudolf Friml)和英国作曲家赫伯特.斯托萨特(Herbert Stothart)共同创作。这首歌最初是为1924年的轻歌剧《The Vagabond King》(流浪国王)的修订版《Rose Marie》(玫瑰玛丽)所作,但真正广为人知是因1937年的电影《The Firefly》(萤火虫)的插曲版本,由艾伦.琼斯(Allan Jones)演唱,并成为其标志性作品。

曲目70、DESERT DANCE(Mozian)录制时间:1949

《Desert Dance》(沙漠之舞)是一首由美国音乐家Harry Mozian创作器乐作品,发表于1949年。结合1940年代末的音乐潮流与标题中的“沙漠”意象,Harry Mozian(1915-1975)是美国小号手、乐队领队和作曲家,活跃于1940-1960年代,以演奏拉丁爵士、摇摆乐和异域风情音乐闻名。他参与了这首曲目的创作或录制。

曲目71、VAYA! NINA(O’Farill)

录制时间:1950

“Vaya ! Vaya ! Nina”在西班牙语中可译为“去吧!去吧!女孩”,可能暗含鼓励、调情或舞池中的互动,呼应拉丁音乐的社交舞蹈功能。1950年是非洲-古巴爵士的黄金时期,音乐家如马奇托(Machito)、迪齐.吉莱斯皮(Dizzy Gillespie)与奥法里尔合作,推动拉丁节奏与爵士即兴的融合。此曲可能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文化交汇中。

曲目72、LLORA TIMBERO

录制时间:1950

《Llora Timbero》是一首由古巴音乐家Arsenio Rodriguez创作的拉丁音乐作品,发表于1950年。 Rodriguez(1911-1970):古巴传奇作曲家、三弦吉他手,被誉为“非洲-古巴音乐之父”。他活跃于1940-1960年代,擅长将非洲节奏与古巴颂乐(Son Cubano)结合,代表作包括《Bruca Manigua》《Dundunbanza》。是其1950年代创作的非洲-古巴风格作品之一。“Llora”:西班牙语中意为“哭泣”,暗示歌曲情感基调可能为悲伤或抒情。“Timbero”为拉丁打击乐器“天巴鼓”,或翻译为“哭泣的打击乐手”或暗喻音乐家在社会动荡(如古巴革命前夕)中的困境,来通过音乐宣泄集体情感。

曲目73、MAMBO IS HERE TO STAY

录制时间:1950

这首名为《Mambo Is Here to Stay》(曼波永存)的歌曲标注为Fuller和Machito(弗兰克.格里略)创作于1950年,Machito是20世纪40-50年代纽约曼波(Mambo)和拉丁爵士的先驱,其乐团Afro-Cubans融合非洲-古巴节奏与爵士乐,代表作如《Tanga》、《Mambo Inn》。1950年代正值曼波热潮巅峰,Machito与蒂托.普恩特(Tito Puente)、马里奥.鲍萨(Mario Bauza)等推动这一风格国际化。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

阿蒂.肖和他的乐团

Artie Shaw & His Orchestra(阿蒂.肖和他的乐团)是由美国着名单簧管演奏家、乐队领队和作曲家阿蒂.肖(Artie Shaw,原名亚瑟.雅各布.阿肖夫斯基, Arthur Jacob Arshawsky)领导的爵士乐团。阿蒂.肖出生于1910年5月23日,美国纽约市,2004年12月30日去世。他是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摇摆乐时代(Swing Era)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

曲目74、FRENESI(Dominguez)

录制时间:1940

FRENESI西班牙语,意为“狂热”或“痴迷”,是一首经典的墨西哥音乐作品,这首歌的作者是墨西哥作曲家阿尔贝托.多明格斯(Alberto Dominguez,1911-1975),创作于1939年(而非1940年)。风格:属于“Danzon”(丹松舞曲),融合了古巴和墨西哥的传统节奏,带有浪漫的旋律线条。

曲目75、CARIOCA

录制时间:1939

《Carioca》是一首标志性的拉丁风格歌曲,这首歌诞生于1933年,它是好莱坞音乐剧电影《飞向里约》(Flying Down to Rio,1933)的主题曲,由文森特.尤曼斯(Vincent Youmans)作曲,爱德华.埃利斯库(Edward Eliscu)和格斯.卡恩(Gus Kahn)作词。电影中由弗雷德.阿斯泰(Fred Astaire)和金杰.罗杰斯(ginger Rogers)首次表演,成为两人传奇合作的起点。“Carioca”是巴西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居民的昵称,源自土着图皮语(Tupi),意为“白人的房子”。歌曲融合了桑巴节奏与好莱坞的爵士风格。《Carioca》推动了美国主流市场对拉丁音乐的兴趣为后来的曼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