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的灵感从哪儿来?听到拉罗充满异域风情的《西班牙交响曲》后,柴可夫斯基感觉自己也可以写一部俄罗斯风情的小提琴协奏曲,连手头正在创作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都停下来了,一个月就写完了那首着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但是当他接受委约创作《四季》的时候,却并不是每个月份都有灵感,每月一首,对应一年的十二个月份。结果六月份、跟十一月份着实不能引起他的创作灵感,因此6月份他交了一首《船歌》,11月交了一首《雪橇》。这两曲竟成为了十二首作品中最着名的两首。

想必柴可夫斯基是知道他的前辈维瓦尔第的,1725年,这位个留着红色长发的神父维瓦尔第在荷兰出版他的拳头产品——《和声与创意的实验》,里面就有我们所熟知的《四季》,里面煞有介事地穿插了自己写的诗句,有学者分析那时候的乐谱,也是旅游纪念品的一种。柴可夫斯基的《四季》跟维瓦尔第的《四季》,有什幺不同?那肯定是气候了,俄罗斯有大半年都是寒冷刺骨的,起码哟啊到五月份开始才能正式进入春天,柴可夫斯基的《五月-白夜》专门描绘了俄罗斯特有的白夜现象,夏至时节白天逐渐变长,夜晚的天空也明亮如昼,带有一种温柔而宁静的氛围。
流行音乐里也有充斥着天气为灵感的歌曲,南拳妈妈的《下雨天》、张宇的《雨一直下》以雨为线索,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坚持,不会下雪的香港,却让陈慧娴唱红了一首《飘雪》,作曲是日本歌手桑田佳佑写个妻子的,原本的歌曲叫《花开的旅途》跟下雪也没有关系,歌词意境也完全不同。刀郎肯定是看过下雪的,不然也写不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样的作品,新疆朋友告诉我,乌鲁木齐八楼的二路车站牌真的存在,八楼就是个标志性建筑。
由粤乐悦越发行的《晚风》专辑,既不是下雨,也不是下雪,从封面就知道这个专辑宛如一抹温暖的阳光,洒落在心间。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季节定义它,那必须是秋天,晚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与成熟的气息。秋天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在这张专辑中能领略到如同风吹麦浪一般轻盈的男低音的魅力,也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当我们置身于这个纷扰的城市,快节奏的忙碌生活,常常在这繁华之中迷失,《晚风》这张专辑致力于打造一张给人以宁静、温暖的专辑,短暂的脱离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远离城市喧嚣,回归于内心的平静,找回真我。
这是一张不同于以往,雅致绝伦的“男低音专辑”,戴潮的演唱,真挚、厚重,整张专辑也没有那种躁动的声响。希望这张专辑,可以吹散你的心事,唤醒你柔软的记忆。作为专辑的开篇曲目,《再见,我的爱人》以忧伤而深情的旋律开场,展现了对过往爱情的怀念。与邓丽君的标准演绎不同,戴潮将一种告别的情感直击听者的心灵,吸引他们继续聆听后续的故事。《落花流水》中伴奏口琴用的极好!录音的质感也是发烧级别的,鼓点虽然是轻松的,但却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表现出对感情流逝的无奈与惆怅。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似乎都在将这些情感具象化,让听众更能感同身受。《南海姑娘》也是邓丽君的名曲,王菲也翻唱过,戴潮的演绎刨去了地域色彩,特别加入了柔美的长笛,还有清脆的打击乐器,这样的乐器编排、旋律的变化和歌唱的情感都被调和得恰到好处,让听者能够在细腻的情感波动中得到共鸣。
《晚风》不仅是一张音乐专辑,更是一部录音艺术的结晶。制作团队通过对录音技术的精细把控以及对音乐表现的深刻理解,无论是在录音、混音还是后期制作方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专业团队的用心与才华。在HQCDII 格式的“加持”下,我们可以在好的音响系统里重播出醇厚的声音,用来测试中低频的衔接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