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爵士乐(四)

这是本专题的最后一辑(第四辑),我将继续介绍第76-100首的拉丁爵士乐。

NORD MORALES & HIS ORCHESTRA

诺罗.莫拉莱斯与他的乐队

Norberto Morales(1911-1964),他是一位着名的波多黎各钢琴家、作曲家和乐队领队,活跃于拉丁爵士(Latin Jazz)和曼波(Mambo)音乐黄金时代。他的乐团曾演绎多首经典拉丁舞曲,代表作如《Serenata Ritmica》。专注于拉丁音乐、爵士或舞曲风格。

曲目76、PONCE(Morales)

录制时间:1949

《Ponce》是一首经典的拉丁风格乐曲,由波多黎各钢琴家兼作曲家Norberto Morales(1911-1964)创作。这首曲子创作于1940年代,融合了曼波(Mambo)和拉丁爵士元素,是当时拉丁舞曲热潮中的代表作之一。Norberto Morales是波多黎各音乐黄金时代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常以家乡地名命名(如《Ponce》为波多黎各第二大城市蓬塞(Ponce))。这首曲子后来被多位国际艺术家翻唱,Dinah Shore的版本是其中最知名的之一。

曲目77、A RAINY NIGHT IN RIO

录制时间:1946

是一首经典的拉丁风情流行歌曲,由美国着名词曲创作组合Arthur Schwartz(作曲)和Leo Robin(作词)共同创作。Arthur Schwartz(1900-1984)是百老汇和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杰出作曲家,代表作包括《Dancing in the Dark》、《That’s Entertainment!》等。Leo Robin(1900-1984)是知名作词家,曾为多部经典电影和音乐剧填词,如《蓝月亮》(Blue Moon)和《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两人合作的《A Rainy Night in Rio》创作于1946年,最初为电影《The Time,the Place and the Girl》(1946)中的插曲,由演员兼歌手Dennis Morgan在电影中演唱。

GLENN MILLER & HIS ORCHESTRA

格伦.米勒与他的乐团

这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摇摆乐(Swing)乐团之一,其音乐定义了二战前及战争期间的美国流行文化。格伦.米勒(Glenn Miller,1904-1944)是美国长号手、作曲家、编曲家和乐队领队。他的乐团在1938年至1944年间风靡全球,以独特的“米勒之声”(Miller Sound)闻名——一种通过柔和的单簧管与萨克斯风交织形成的标志性音色。

曲目78、PERFIDIA

录制时间:1941

PERFIDIA是一首跨越文化界限的经典拉丁歌曲,由墨西哥作曲家Alberto Dominguez(1911-1975)创作于1939年,其英文歌词版本则由Milton Leeds(部分资料中标注为Raymond Leveen或Bob Russell)于1941年填词。这首歌曲融合了拉丁音乐与流行元素,成为二战期间全球传唱的名曲。原曲《Perfidia》(西班牙语意为“背叛”)是一首波莱罗(Bolero),以缓慢的节奏和哀婉的旋律表达对爱情背叛的痛苦。Dominguez的创作灵感源于墨西哥传统音乐,但通过复杂的和声编排赋予其现代感。

曲目79、STONE COLD DEAD IN THE MARKET(Hendricks)

录制时间:1945

Stone Cold Dead in the Market (He Had It Coming)是一首充满黑色幽默的经典歌曲,这首歌由特立尼达卡里普索(Calypso)音乐传奇人物Wilmoth Houdini(本名 Edgar Leon Sinclair)于1930年代创作,原名《Stone Cold Dead in de Market》,歌词以加勒比方言讲述一名妇女因丈夫家暴而将其杀死的故事,充满荒诞的市井幽默。Houdini于1936年录制了原版卡里普索风格版本,在特立尼达和纽约加勒比移民社群中广为流传。

EDMUNDO ROSS & HIS RUMBA BAND

埃德蒙多.罗斯和他的伦巴乐队

埃德蒙多.罗斯于1910年出生于特立尼达拉岛的西班牙港,父亲是苏格兰人,母亲是委内瑞拉人。他在军队中开始音乐生涯,后来逃到委内瑞拉,在委内瑞拉交响乐团担任鼓手。1940年,他在伦敦组建了自己的五人乐队Rumba Band,并在1941年发行了首张专辑《Los Hijos de Buda》,迅速在伦敦上层社会获得了认可‌。

曲目80、TRES PALABRAS(WITHOUT YOU)

录制时间:1946

Tres Palabras(Without You),这是一首跨越语言与文化的经典浪漫歌曲,由古巴作曲家Osvaldo Farres(1902-1985)创作于1940年代,其英文版歌词则由美国词作家Ray Gilbert(1912-1976)于1946年填写。

曲目81、TAKE IT AWAY

录制时间:1946

《TAKE IT AWAY》是作曲家Enric Madriguera(1904-1973)西班牙裔美国小提琴家、乐队领队,活跃于1930-1950年代,以融合拉丁节奏与摇摆乐闻名,代表作《Adios》(1931)。1940年代,他常为Decca等厂牌录制拉丁风格器乐曲,由Enric Madriguera And His Orchestra演唱的歌曲,Patricia Gilmore担任主唱,Gamse和Madriguera共同创作。它于1945年发行,曲风融合了拉丁和流行元素,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曲目82、THE COCONUT SONG

录制时间:1946

是一首很经典的爵士风格歌曲,由Nat Simon和Charles Tobias写的。它的旋律轻快,节奏活泼,让人听了就忍不住想跟着摇摆。而且它的歌词也很有意思,充满了热带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阳光明媚的海滩上,感受着海风的吹拂和椰子树的摇曳。

曲目83、CAVAQUINHO

录制时间:1946

由巴西作曲家埃内斯托.纳扎雷特(Ernesto Nazareth,1863-1934)以卡瓦基尼奥(Cavaquinho)乐器为特色的作品,卡瓦基尼奥(Cavaquinho)是一种源自葡萄牙的四弦小型拨弦乐器,形似尤克里里,在巴西的肖罗(Choro)音乐、桑巴(Samba)和节日音乐中广泛使用,音色明亮活泼。

曲目84、TAMPICO

录制时间:1946

是一首由Allan Roberts和Doris Fisher创作的歌曲,最早由June Christy演唱。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描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离别的故事。它的音乐风格融合了爵士、流行和拉丁音乐的元素,具有独特的魅力。

曲目85、CHIQUITA BANANA

录制时间:1946

“Chiquita Banana”最出名的是金吉达这个香蕉品牌,它是世界着名的香蕉大王,早在100多年前就以销售高品质的香蕉而闻名美国。另外,在1946年7月25日,还有一部同名的美国电影上映,片长3分钟,由Dave Gould执导,the terry twins主演。

曲目86、RIO

录制时间:1947

此曲在旋律中体现出了里约的风情、文化、当地的一些特色元素等,融合了巴西当地的音乐风格,桑巴等节奏元素,具有热情、欢快的特点,通过音乐来展现里约的独特魅力和活力。由活跃于1940年代的巴西作曲家Antonio Santiago创作。

曲目87、MARACAS

录制时间:1947

Lecuona,古巴着名作曲家,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他的作品很多,尤其是拉丁风格的曲子。Ruby是Harry Ruby,美国作曲家。这首曲子有强烈的拉丁节奏。Maracas沙槌(Maracas)是拉丁音乐的核心打击乐器,尤其在古巴、波多黎各的民俗音乐中不可或缺。1940年代,美国乐队(如Xavier Cugat)常以乐器名为标题创作异域风情曲目。

MIGUELITO VALDES & HIS ORCHESTRA

米盖利托.巴尔德斯与他的乐团

这是20世纪中叶拉丁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组合之一,以其激情澎湃的非裔古巴音乐演绎和跨文化融合风格闻名。

核心人物Miguelito Valdes(1912-1978)出生于古巴哈瓦那,拥有非洲与西班牙血统,自幼接触古巴传统宗教音乐(如萨泰里阿教仪式音乐),奠定其独特的声乐表现力。1930年代起活跃于哈瓦那夜总会,后加入Xavier Cugat的乐团担任主唱,成为首位将非裔古巴音乐引入美国主流市场的拉丁歌手。

曲目88、SANGRE CON COLORA

录制时间:1949

西班牙语中“Colora”为俚语,意为“有颜色的”或“非裔的”,直译为“有色之血”或“非洲之血”,象征非裔古巴人的文化根源与身份认同。歌曲主题与非裔古巴宗教(如萨泰里阿教)、奴隶制历史及非洲文化传承相关,是古巴颂乐(Son)和伦巴(Rumba)中的常见题材。Miguelito Valdes以推广非裔古巴音乐闻名,其1940年代录音常涉及此类主题(如《Babalu》、《Bruca Manigua》)。

曲目89、LUCUMI(Juares)

录制时间:1949

Lucumi是古巴萨泰里阿教(Santeria)中的一个术语,指代约鲁巴传统在古巴的变体。因此这首歌与宗教音乐或相关文化表达有关。LUCUMI指古巴萨泰里阿教(Santeria)的文化概念,源自西非约鲁巴语“Olukumi”(意为“我的朋友”),代指古巴非裔群体及其宗教传统。萨泰里阿仪式音乐常以巴塔鼓(Bata)和约鲁巴语颂歌为核心。1940年代,萨泰里阿仪式音乐主要在古巴本土秘密传承,极少被商业唱片公司录制。

曲目90、ESTAMPAS CALLEJERAS

录制时间:1949

墨西哥作曲家Jose Alfredo Mendez作曲,ESTAMPAS CALLEJERAS西班牙语意为“街头风情画”或“市井速写”的意思,通常指描绘城市生活百态的音乐或诗歌,常见于拉丁美洲民俗传统。

曲目91、RECUERDEN LA OLA MARINA

录制时间:1949

Recuerden在西班牙语中是“记住”的第三人称复数命令式,而“Ola Marina”直译是“海洋波浪”。但通常更常见的组合可能是“Ola Marina”作为一个整体,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特定事件。创作者为Gonzalez。本曲直译为“记住海洋的波浪”,可能指向以下意象:自然隐喻:象征潮汐、离别或海洋的力量,常见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民歌。历史事件:1940年代加勒比地区飓风或海难事件(如1944年古巴“大西洋飓风”)。

曲目92、BONGO BONGOSERO

录制时间:1949

“Bongosero”:西班牙语中意为“邦戈鼓手”,特指擅长演奏邦戈鼓(古巴传统双鼓)的乐手。这类歌曲常以鼓点为核心,赞颂非裔古巴音乐家的节奏天赋。作曲家是Miguelito Valdes(1912-1978)古巴传奇歌手,以非裔古巴宗教音乐(如《Babalu》)闻名,其作品中常突出康加鼓而非邦戈鼓。

曲目93、OH!MI TAMBO!

录制时间:1949

西班牙语中“Tambo”为鼓(Tambor)的简称,特指非裔古宗教仪式中的巴塔鼓(Bata)或康加鼓(Conga)。在非裔古巴语境中,“Tambo”更可能指向鼓乐仪式或鼓手聚集地(如伦巴表演的露天庭院)。本曲表达了对非洲鼓乐之魂的呼唤,或讲述鼓手社群的生活故事,呼应Valdes一贯的非文化自觉。Miguelito Valdes的鼓乐关联作品有《Tamb6》(1940s):以康加鼓节奏为基底,歌词呼唤非洲神灵,被视为古巴黑人音乐宣言。

曲目94、RHUMBA RHAPSODY

录制时间:1949

Rhumba是伦巴(Rumba)的一种拼写变体,常见于英语中。是一首融合了伦巴节奏与狂想曲风的经典作品。它由Rafael Audinot和Alberto de Bru共同创作,于1949年推出后便迅速风靡全球。

LOUIS ARMSTRONG & HIS ORCHESTRA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与他的乐团,是爵士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团体之一,其灵魂人物Louis Armstrong(1901-1971)被尊称为“爵士乐之父”。他以革命性的小号演奏、沙哑而充满感染力的音,以及对即兴艺术的深刻诠释,彻底改变了爵士乐的轨迹。

曲目95、LA CUCARACHA

录制时间:1935

这首歌曲是墨西哥传统民歌《La Cucaracha》的改编版本,由美国作曲家Domenico Savino(音乐改编)和Raymond B.Egan作词,La Cucaracha在西班牙语为“蟑螂”的意思,是墨西哥民间音乐的代表作,起源可追溯至西班牙殖民时期,19世纪墨西哥革命(1910-1920)期间被广泛传唱,歌词常随时代事件即兴改编。原曲旋律轻快,以科里多(Corrido)叙事民谣形式讲述社会底层或政治讽刺故事。英文版歌词淡化政治隐喻,转为幽默情爱主题。编曲融合了摇摆乐(Swing)与拉丁节奏,弱化传统墨西哥马里亚奇(Mariachi)的悲情色彩。1934年由Luis Russell Orchestra首录,1935年Ben Bernie & His Orchestra的版本登上Billboard排行榜,成为美国听众的拉丁音乐启蒙。

曲目96、MANANA(Barbour-Lee)

录制时间:1947

Manana(Is Soon Enough for Me)》(Barbour-Lee),1947,这是美国爵士与流行天后Peggy Lee(1920-2002)与她的前夫兼音乐搭档Dave Barbour(1912-1965)共同创作并演绎的经典歌曲。尽管您提到的年份是1947年,但此曲实际创作并发表于1948年,成为Peggy Lee音乐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

SEPTETO ANACOANA

Septeto及传奇女子乐团

Septeto Nacional(古巴七重奏先驱)和Anacaona(传奇女子乐团)。两者均为拉丁音乐史上的重要代表,但分属不同脉络:

1、Septeto Nacional de Ignacio Pineiro(塞普泰托.纳西奥纳尔)成立于1927年,由Ignacio Pineiro创立,是古巴颂乐(Son Cubano)的奠基性七重奏乐团。它将传统古巴音乐(如非洲鼓乐与西班牙吉他)与爵士结构结合,影响了后来的萨尔萨(Salsa)与拉丁爵士。

2、Anacaona(阿纳卡奥纳女子乐团)成立于1932年,由Castro姐妹Conchita、Alicia等组建,是古巴首个全女性乐团,最初以septeto(七重奏)形式活跃,后扩展为orquesta(大乐队)。名称源自加勒比泰诺族女酋长Anacaona,象征女性力量与文化抵抗。融合颂乐、伦巴、曼波与爵士,代表曲目包括《Bemba Colora》、《Rumba en el Patio》。特色为全女性演奏与主唱打破性别壁垒,以精湛技艺与舞台魅力重塑拉丁音乐景观。历经政权更迭与成员更替,乐团至今仍在古巴及国际舞台演出,被视为女性音乐家的先驱象征。

曲目97、ALGO BUENO(Pineiro)

录制时间:1937

“Algo Bueno”翻译成中文是“好东西”或者“好事物”,在古巴音乐中是一首经典曲目。本曲歌曲为古巴颂乐(Son Cubano)先驱 Ignacio Pineiro(1888-1969)作曲。Septeto Nacional的创始人(1927年),被誉为“颂乐之父”。他革新了传统古巴音乐,将非洲节奏(如伦巴)与西班牙吉他旋律融合,奠定了现代萨尔萨(Salsa)的基础。

曲目98、MALEFICIO(Guerra)

录制时间:1937

MALEFICIO西班牙语中意为“诅咒”或“邪术”,常见于拉丁美洲民间传说与宗教仪式(如古巴萨泰里阿教(Santeria)或墨西哥巫术传统(Brujeria)。此类主题在音乐中多通过叙事民谣(Corrido)或仪式鼓乐表现,但罕有商业录音。作曲为Eduardo Guerrero墨西哥作曲家,活跃于1920-30年代。

曲目99、MAXIXE-CARIOCA(Rimac)

录制时间:1936

其为秘鲁裔音乐家Ciro Rimac及其乐团Rumbaland Muchachos的早期作品。“Maxixe”:一种起源于19世纪末巴西的舞蹈音乐风格,融合了非洲节奏与欧洲波尔卡(Polka)元素,是桑巴(Samba)的前身之一。Maxixe在20世纪初风靡巴西,后传入欧洲与美国,成为拉丁音乐的重要组成部份。“Carioca”为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居民或文化特色,常与桑巴、狂欢节等巴西标志性元素关联。

曲目100、COMO TU(Valdespi)

录制时间:1937

Como Tu是西班牙语“像你一样”的意思。常见于拉丁情歌或民谣标题,例如古巴颂乐(Son)或波莱罗(Bolero)中表达爱慕或对比情感的题材。1930年代是古巴颂乐、墨西哥波莱罗等拉丁风格兴盛的时期,但商业录音多集中于大厂牌(如RCA、Victor、De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