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白还是宣叙调? 风行唱片《伶歌》UHQCD

都说大俗即大雅,一般我都会很坦然的表达我特别喜欢轻歌剧,特别是施特劳斯的那些轻歌剧《蝙蝠》,最伟大版本当属小克莱伯指挥巴伐利亚歌剧院的版本,但是最不爽的确实其中最后一幕大段大段的念白对话,这里的篇幅要远超现在音乐剧那些简单的台词,在这部轻歌剧的第一幕里头虽然也有念白,但却尚可让人忍受,当然了我们是因为不懂德语,“不解其中味”,著名指挥家李心草曾经介绍说:“在奥地利,《蝙蝠》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都是新年的固定演出,许多观众甚至都能将剧中的每一句台词、唱段背下来。”按照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奥地利观众过年不看春晚,倒是爱看轻歌剧,当然了,提及的德语念白问题在全球各地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有喜欢原汁原味的,干脆就继续照着剧本走。还有像当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时候那样,邀请陈佩斯这样的喜剧大师跨界参与,就让他饰演在第三幕里最出彩的“狱卒”一角,这个角色没有唱段,完全是戏剧表演或者说是喜剧表演的发挥。
 
我不清楚作曲家有没有要求念白部分的节奏,但我确实看到过作曲家把念白部分也当做音乐的一部分,既要求时值,毕竟有时候负责伴奏的交响乐团是要跟着你的念白走的,而且作曲家还会要求念白的节奏,哪个字要重,哪个几个字要轻巧快速的带过,都在五线谱上标注,就像是没有音符的音乐一样,来到这儿,音乐和语言的界限相当模糊了。如果再偏音乐部分一点,那就是歌剧里常见的类似朗诵的曲调,叫宣叙调。而在咱们戏曲里,特别是京剧的行话叫:”千金话白四两唱,七分道白三分唱”。
 

这种半念半唱的特色在《粉墨是梦》创录团队再度呈现的《伶歌1》专辑里,可以说比比皆是,放眼瞰去各篇题名俱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流传千古、声势赫赫的殿堂尚品,有传诵甚广的唐诗俊杰,有各种戏曲的当家名段,有家喻户晓的民乐华章。十首曲目都找的是戏曲界国宝级名角:关栋天、于魁智、孟广禄、刘桂娟、冯欣蕊等,他们最懂得如果去演绎这些极富创意的伶歌形式的作品,这张专辑还是找来《粉墨是梦》的音乐编配、戏曲音乐最具盛名的作曲家孟庆华来创作,他的音乐风格既有华夏博大文化精髓、同时又能够呈现东西方音乐语汇,字头,字腹,字尾,韵味浓远的戏曲声线疏笔勾勒出不与世浊的峭拔气质;琴筝,小打,管弦,中西合璧层次丰富的配器展示宽广而深厚的古典诗韵。其中我认为最有气质的是《将进酒》、《满江红》、《关山月》:词是著名古诗词,经过编排的音乐,特别有古代文人音乐的气息,特别是《关山月》里的大提琴,竟然染上了那种淡泊的气质,《将进酒》里的似醉似狂,半歌半啸,让我想像你说当年古人会不会也这样以诗词和曲,闲来也这么玩玩呢?
 

现在《伶歌》已经推出了UHQCD的版本,之前也推出过XRCD的版本,但现在这个由日本Memory-Tech公司开发的划时代高音质HiFi唱片,在工艺上要求更高更极致,兼具音乐专业性与高品质,无论母盘刻录、镀金版、光学塑料以及碟面反射层镀膜更讲究的UHQCD都更胜一筹,《伶歌》系列的成功不单是音乐出色,还有音效和制作上的加持,这样的录音无论哪方面都会对得起UHQCD这样应听觉需求应运而生的高品质版本。期待伶歌系列第二集甚至第三集的高品质版本的推出,有朋友好奇如果这些作品拿秦腔唱会有怎样的奇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