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萬里撼江湖 《撼江湖》

驚聞倪匡去世,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黃沾和蔡瀾,如今就剩下蔡瀾一人。蔡瀾與其他三人相比,更像是個玩家,原本就是電影監製的他,涉獵與其他才子相比,更加廣泛:美食、主持等等,不亦樂乎,倒也開闢出另一番事業。仔細想想,香港四大才子其實都算是通才啊,黃沾既是音樂教父,又是性情中人,他填詞的《我的中國心》,是當年第一首官方正式批准進入內地的香港歌曲。但又他經常跨界影視行業客串,我們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的華太師、《逃學威龍2》里的王牧師都是他扮演的經典配角。
倪匡更不用說,寫小說在他看來就是掙錢的營生,字寫得越多,錢自然也就掙得越多。倪匡自己也知道純武俠小說寫不過金庸、古龍,自己另闢蹊徑,衛斯理不就是一個科幻包裝的俠客嘛!除了寫書,倪匡迷過Hi-Fi音樂,迷過旅行,甚至迷過頒獎。倪匡對於音樂有一個很經典的論斷,「音樂是沒有高低級之分,有一些人推崇古典音樂,不知是基於什麼樣的滑稽心態。今日稱之為古典音樂,昔年也一樣是流行音樂;今日之流行音樂,幾十年過去,也就成為古典音樂。」
金庸倒是很喜歡音樂,在四大才子中,他的古典音樂造詣應該最高,借用倪匡的話說:「金庸在年輕時,曾學過芭蕾舞,對古典音樂的造諳極高,隨便揀一張古典音樂唱片放出來,唱上片刻,便能說出這是什麼樂曲來。」甚至還有古典樂迷專門拿瓦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來比較:在瓦格納歌劇里的武器諾頓劍竟然和獨孤求敗的玄鐵重劍一樣,賦予了獨一無二的意味。在《神鵰俠侶》里,楊過得到神鵰的真傳,和歌劇中齊格弗里德得到林中小鳥的指示成就大事業,如果說如有雷同是純屬巧合,還不如拿來作為金庸看過這部偉大四聯劇的重要佐證。也或者說大師們英雄所見雷同,他們用同一招無與倫比的藝術手法,經過光陰荏苒的發酵,最終散發出無盡的甘醇。信則有,不信則無,如同信仰。

金庸的作品經典,影視劇經典的版本也不少,經典金庸影視劇催生的經典主題曲更不少。一直都想找到一張發燒級別的金庸主題曲CD,天藝唱片最新推出的《撼江湖》成為我最近聆聽最多的一個版本。光是看專輯曲目單,不需要試聽都有下單購買一張的衝動:《鐵血丹心》、《神話情話》、《刀劍若夢》、《笑傲江湖》等等。這張專輯與其他金庸題材的專輯不同,《撼江湖》由中國香港著名資深影視導演、監製徐小明和廣州粵劇院優秀青年花旦,中國戲劇梅花獎得獎者、上海白玉蘭戲劇主角獎、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非凡合作完成。唱片主題用「撼江湖」,源自「長風萬里撼江湖」,據小明哥自己說,這張專輯多半要歸功於唱片公司簡總,這張專輯的題材,就是簡總提議的。徐小明說在影視方面雖然出了很多精品:像《霍元甲》等等,但最大的遺憾應該是沒有參與過金庸武俠的影視作品。所以這次一聽到是錄製武俠影視作品金曲,馬上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徐小明其實也是曾四奪香港金唱片獎、十大歌星殊榮及華語金曲30年殿堂歌手獎的實力派,而吳非凡作為廣州中青年文藝領軍人物,早就是粵劇業同行交口稱讚的「全能花旦」。這樣的合作在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成功完成,意義更加非凡。

剛開始還懷疑這樣的搭配會不會不太和諧,但聆聽幾首徐小明和吳非凡的合唱後,我的疑慮就煙消雲散了,即使是像《神話情話》這種原唱幾乎無可超越的歌曲中,他們竟然找到另外一種令我們耳目一新的詮釋,兩個歌手用強大而又內斂的功力,讓奔涌的情感故意通過平緩的節奏一點點的透散,彷彿花兒在慢慢的開放,這正是他們歌唱中最動人的地方。

在製作上,兩位歌手的嗓音真實度極高,男女聲對唱極其平衡。整張專輯的伴奏並無縮水,大部分採用真實樂器,所以如果像《滄海一聲笑》中的蕭笛聲過亮,也或是其他的鼓點太亂,低頻下潛不夠,那還真的是測試系統的好唱片!這樣氣勢磅礴的唱片製作,給書架箱播放確實有難度,拿來「餵飽」大座地揚聲器說不定也會夠飽啊!不少來我家「旁聽」的朋友,都對我手中的這個頭版限量的HQII版本「虎視眈眈」。希望唱片公司能儘快推出24Bit 1:1母盤直刻版本,據說密度更高,整體效果更加通透。